馮子振

馮子振,元代散曲名家,1253-1348,字海粟,自號瀛洲洲客、怪怪道人,湖南攸縣人。自幼勤奮好學。元大德二年(1298)登進士及第,時年47歲,人謂“大器晚成”。朝廷重其才學,先召為集賢院學士、待製,繼任承事郎,連任保寧(今四川境內)、彰德(今河南安陽)節度使。晚年歸鄉著述。世稱其“博洽經史,於書無所不記”,且文思敏捷。下筆不能自休。一生著述頗豐,傳世有《居庸賦》、《十八公賦》、《華清古樂府》、《海粟詩集》等書文,以散曲最著。

人物生平

馮子振(1253-1348),字海粟,自號瀛洲客,怪怪道人,湖南省攸縣人。(子振贈朱君壁詩作於是月)以後年在七十一歲。以外仕為承事郎,集賢待製與天台陳孚友善,孚極敬畏之,自以為不可及。 子振於書無所不記,當其篇文時,酒酣耳熱,命侍史二三人潤筆以俟子振據案疾書,隨紙數多寡頃刻輒盡。事料醴鬱美如簇錦,嚐著居庸賦,首尾幾五千言,傳誦一時,有海粟詩集存元詩選中。所作散曲至多。

今存小合四十餘首,以鸚鵡曲篇最著名,大德六年(公元一三零二年)作於大都。《馮氏族譜》又載其生於寶?元年(一二五三)。仕至承事郎、集賢待製。為人博聞強記而才氣橫溢;文思敏捷,下筆萬言,倚馬可待;以文章稱雄天下。《元史·儒學傳》謂:“天台陳孚其為詩文大抵任意即成,不事雕鑿。攸州馮子振其豪俊與孚略同,而孚極敬畏之,自以為不可及。

評價

馮子振不僅善為古近體詩詞,而且,對於散曲創作也特具天才,為元代南方少有的散曲作家之一。所作散曲,雖多是抒寫個人閑適生活,但能形象地顯示出他那豪情奔放的氣魄。他曾考察過居庸關,所作《居庸賦》,僅5000言,卻將居庸關的形勢險要,描寫得淋漓盡致,後人莫不讚為佳作。《十八公賦》,亦4000餘言,傳誦一時,世稱傑作。他生前與浙江天台詩人陳孚友善。兩人均主張為文要“任意即成,不事雕斫”。

子振作詩為文筆氣淋漓,陳孚自以為不及。揚州《漢壽亭侯祠碑記》,由蘇昌齡起句,馮子振脫草,趙孟頫書寫,被世人譽為“三絕”。晉陵宋子虛有《上馮集賢詩》雲:“忠言如海膽如山,趣人金門虎豹間。玉筍曉班聯雁序,紫檀春展對龍顏。氣陵百辟星辰動,賦就三都造化閑。豈向長沙淹賈誼,淳風會見筆追還”。貫雲石評其散曲說:“海粟之詞豪辣灝爛,不斷古今”(《陽春白雪序》),子振為當時士林所傾慕,由此可見一斑。

作者的詩
上一頁1 / 6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