鸚鵡曲·夷門懷古

生隻合梁園住,快活煞幾個白頭父。指他家五輩風流,睡足胭脂坡雨。說宣和錦片繁華,輦路看元宵去。馬行街直轉州橋,相國寺燈樓幾處。

標簽: 思念
譯文及注釋

譯文
人生能居住在開封古城,真是一大幸事,你看那幾位白發老頭,談笑風生,快樂何似。他們中有的人祖上五代都生活在此,過慣了京城的安穩日子。老頭兒們閑話起宋徽宗宣和年間,汴京城花團錦簇,繁華之至。正月十五日元宵之夜,人們都湧上禦街去觀賞燈市。從馬行街直轉至州橋,處處火樹銀花,耀如白日;更有幾處燈樓格外壯觀,坐落在那著名的大相國寺。

注釋
夷門:戰國魏都大梁(今河南開封)的東城門,後遂成為開封城的別稱。
梁園:西漢梁孝王劉武所建的園囿,位於今開封市東南。
胭脂坡:唐代長安地名。
宣和:宋徽宗年號,即1119年至1125年。
輦路:天子車駕常經之路。此指汴京禦街。
馬行街:宋代汴京(今河南開封)地名。州橋:又名汴橋、天漢橋,在汴京禦街南,正對皇宮。

賞析

起句“人生隻合梁園住”,是模仿唐人張祜的“人生隻合揚州死”(《縱遊淮南》)的故作奇語。接著,以“幾個白頭父”的閑談和回憶,來支持這一結論。這其實就同唐詩的“白頭宮女在,閑坐說玄宗”一樣,表麵上是撫今追昔,實質上卻充滿了年光飛逝的滄桑之感。

上片出現了“胭脂坡”的地名,這原是唐代長安城中的一處所在。作者移入“夷門”,正是為了影射出此地在北宋時期作為全國都城的事實。同樣,“君子之澤,五世而斬”,而曲中強調“他家五輩風流”,這“風流”無疑是屬於宋代汴京的全盛時期。換句話說:“白頭父”們是在演說和追念前朝,他們雖不是遺民,但父祖輩對於故國的愛國情感卻一代代傳了下來。這在元代是忌諱的,所以曲中的“快活煞”三字,隻是作者使用的障眼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