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丕

曹魏高祖文皇帝曹丕(187年冬-226年6月29日),字子桓,三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文學家,曹魏的開國皇帝,公元220-226年在位。他在位期間,平定邊患。擊退鮮卑,和匈奴、氐、羌等外夷修好,恢複漢朝在西域的設置。除軍政以外,曹丕自幼好文學,於詩、賦、文學皆有成就,尤擅長於五言詩,與其父曹操和弟曹植,並稱三曹,今存《魏文帝集》二卷。另外,曹丕著有《典論》,當中的《論文》是中國文學史上第一部有係統的文學批評專論作品。去世後廟號高祖(《資治通鑒》作世祖),諡為文皇帝,葬於首陽陵。

人物生平

早年經曆
漢中平四年(187年)冬,曹丕生於譙縣。他自幼天資聰穎,後天良好的教育成長環境,給予了他深厚的文學素養。年少成長的階段,他廣學博覽,“少誦詩、論,及長而備曆五經四部、史漢、諸子百家之言,靡不畢覽。”為日後的文學創作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初平三年(192年),曹操認為時下兵荒馬亂,教曹丕學射箭,六歲時,曹丕學會了射箭。八歲時,曹丕學會了騎馬。從十歲起,曹丕就隨父親征戰南北,長時間的軍旅生活鍛煉了他強健的體魄,而且還豐富了他的見聞,為其詩篇創作積澱了大量的素材。隨著他年齡與閱曆的不斷成長,艱苦生活環境帶來的精神衝擊,逐漸形成了他特有的沉鬱性格氣質。

主要成就

曹丕是中國三國時代第一位傑出的偉大詩人。其《燕歌行》是中國現存最早的文人七言詩;他的五言和樂府清綺動人,現存詩約四十首。

詩歌
曹丕詩歌形式多樣,而以五、七言為長,語言通俗,具有民歌精神;手法則委婉細致,回環往複,是描寫男女愛情和遊子思婦題材的個中能手。
代表曹丕詩歌最高成就的《燕歌行》,據考寫於建安十二年曹操北征三郡烏桓期間,采用樂府體裁,開創性地以句句用韻的七言詩形式寫作,是現存最早最完整的七言詩。《燕歌行》從“思婦”的角度,反映了東漢末年戰亂流離的現狀,表達出被迫分離的男女內心的怨憤和惆悵。

軼事典故

喜愛葡萄
曹丕在世時甚喜愛葡萄一物,並對古作蒲桃。

此於《與吳監書》、《詔群醫》中有記:“三世長者知被服,五世長者知飲食。此言被服飲食,非長者不別也……中國珍果甚多,且複為說蒲萄。當其朱夏涉秋,尚有餘暑,醉酒宿醒,掩露而食。甘而不,酸而不脆,冷而不寒,味長汁多,除煩解渴。又釀以為酒,甘於鞠蘖,善醉而易醒。道之固已流涎咽唾,況親食之邪。他方之果,寧有匹之者”。曹丕在其詔書中也曾記:“南方有龍眼荔枝,寧比西國葡萄石蜜乎?”

評價

三國
諸葛亮:曹丕篡弑,自立為帝,是猶土龍芻狗之有名也。
孫權:及操子丕,桀逆遺醜,薦作奸回,偷取天位,而叡麽麽,尋丕凶跡,阻兵盜土,未伏厥誅。
曹植:祥惟聖賢,歧嶷幼齡。研幾六典,學不過庭;潛心無妄,抗誌清冥。才秀藻朗,如玉之瑩。
卞蘭:研精典籍,留意篇章,覽照幽微,才不世出,稟聰睿之絕性,體明達之殊風,慈孝發於自然,仁恕洽於無外。是以武夫懷恩,文士歸德。

竊見所作典論,及諸賦頌,逸句爛然,沈思泉湧,華藻雲浮,聽之忘味,奉讀無倦。

作者的詩
上一頁1 / 4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