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心亭看雪

[明代] 張岱 [简体]

崇禎五年十二月,餘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鳥聲俱絕。是日更定矣,餘拏一小舟,擁毳衣爐火,獨往湖心亭看雪。霧凇沆碭,天與雲與山與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長堤一痕、湖心亭一點、與餘舟一芥、舟中人兩三粒而已。(餘拏 一作:餘挐)

到亭上,有兩人鋪氈對坐,一童子燒酒爐正沸。見餘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餘同飲。餘強飲三大白而別。問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說相公癡,更有癡似相公者。”

譯文及注釋

譯文
崇禎五年十二月,我住在西湖邊。大雪接連下了多日,湖中遊人全無,連飛鳥的聲音都消失了。這天初更時分,我撐著一葉小舟,穿著細毛皮衣,帶著火爐,獨自前往湖心亭看雪。湖麵上冰花一片彌漫,天與雲與山與水,渾然一體,白茫茫一片。湖上的影子,隻有一道長堤的痕跡,一點湖心亭的輪廓,和我的一葉小舟,舟中的兩三粒人影罷了。

到了湖心亭上,看見有兩人鋪好氈子,相對而坐,一個童子正把酒爐裏的酒燒得滾沸。他們看見我,非常高興地說:“想不到在湖中還會有您這樣有閑情逸致的人!”於是拉著我一同飲酒。我盡情地喝了三大杯酒,然後和他們道別。問他們的姓氏,得知他們是金陵人,在此地客居。等到了下船的時候,船夫喃喃地說:“不要說相公您癡,還有像相公您一樣癡的人啊!”

文言現象

詞類活用
1.大雪三日 大雪:名詞活用作動詞,下大雪。
2.是金陵人,客此。 客:名詞活用作動詞,客居。
3.擁毳衣爐火 爐火:名詞活用作動詞,帶著爐火。
4.與餘舟一芥 芥:小草,這裏名詞活用作狀語,像小草一樣的微小。

古今異義
1. 餘住西湖 餘:古義:我。(例:餘住西湖)今義:剩下。
2. 餘強飲三大白而別 白:古義:名詞,古代罰酒用的酒杯。(例如:餘強飲三大白而別)今義:白色。
3.是日更定矣。 是:古義:這。今義:判斷詞(與“非”相對)

相關習題

1.“獨往湖心亭看雪”中 “獨”字如何理解?
答:“獨”字充分體現了作者遺世獨立的高潔情懷和不隨流俗的生活方式,表現他孤高自賞、自命清高、潔身自好,不與俗人為伍的孤獨。在他眼裏,舟子等人不是他的知音,不會理解他來湖心亭的心情。
2.作者寫及此文時,清朝已建立二三十年,但作者仍采用明朝崇禎的年號,有何意義?
答:含蓄地表達了作者的故國之思。
3.“大雪三日,湖中人鳥聲俱絕。

”一句寫出了什麽意境?此句在全文結構上有何作用?
答:路無行人,天無飛鳥,天寒地凍。萬籟俱寂的意境。為下文“獨往湖心亭看雪”作鋪墊。
4.結尾用舟子的話收束全文,有何用意?
答:舟子說作者“癡”,體現了俗人之見,他癡迷於天人合一的山水之樂,癡迷於世俗之外的雅情雅致。

主題

通過寫湖心亭賞雪遇到知己的事,表現了作者孤獨寂寞的心境和淡淡的愁緒。突出了作者遺世獨立、卓然不群的高雅情趣。表達了作者遇到知己的喜悅與分別時的惋惜,體現出作者的故國之思,同時也反映了作者不與世俗同流合汙、不隨波逐流的品質以及遠離世俗,孤芳自賞的情懷,同時也寄托人生渺茫的慨歎。

主旨

文章是張岱(dài)小品的傳世之作。作者通過追憶在西湖乘舟看雪的一次經曆,寫出了雪後西湖之景清新雅致的特點,表現了深摯的隱逸之思,寄寓了幽深的眷戀和感傷的情懷。作者在大雪三日、夜深人靜之後,小舟獨往。不期亭中遇客,三人對酌,臨別才互道名姓。舟子喃喃,以三人為癡,殊不知這三人正是性情中人。

本文最大的特點是文筆簡練,全文不足二百字,卻融敘事、寫景、抒情於一體,尤其令人驚歎的是作者對數量詞的錘煉功夫,“一痕”、“一點”、“一芥”、“兩三粒”一組合,竟將天長永遠的闊大境界,甚至萬籟無聲的寂靜氣氛,全都傳達出來,令人拍案叫絕。作者善用對比手法,大與小、冷與熱、孤獨與知己,對比鮮明,有力地抒發了人生渺茫的深沉感慨和揮之不去的故國之思。

賞析

晚明小品在中國散文史上雖然不如先秦諸子或唐宋八大家那樣引人注目,卻也占有一席之地。它如開放在深山石隙間的一叢幽蘭,疏花續蕊,迎風吐馨,雖無灼灼之豔,卻自有一段清高拔俗的風韻。

崇禎五年十二月,餘住西湖。

開頭兩句點明時間、地點。集子中凡紀昔遊之作,大多標明朝紀年,以示不忘故國。這裏標“崇禎五年”,也是如此。“十二月”,正當隆冬多雪之時,“餘住西湖”,則點明所居鄰西湖。這開頭的閑閑兩句,卻從時、地兩個方麵不著痕跡地引出下文的大雪和湖上看雪。

大雪三日,湖中人鳥聲俱絕。

寫作特色

《湖心亭看雪》是張岱的代表作,出自回憶錄《陶庵夢憶》,寫於明王朝滅亡以後。對故國往事的懷戀都以淺淡的筆觸融入了山水小品,看似不著痕跡,但作者的心態可從中窺知一二,表現作者癡迷山水以及淡淡的憂國愁緒。

文章首先交代看雪的時間、目的地、天氣狀況。時間是“崇禎五年十二月”。西湖經曆三天大雪後,人聲鳥聲俱絕,空闊的雪景使天地間呈現出一股肅殺的冷寂來。而作者偏偏選擇此時去賞雪,可見他此時的心態及與眾不同的情趣。

創作背景

《湖心亭看雪》是張岱《陶庵夢憶》中的一篇敘事小品,明王朝滅亡後所寫,是作者把自己對故國往事的懷念都以淺淡的筆觸融入山水之中而創作的小品文。

賞析二

開頭二句點明時間、地點。張岱文集中凡紀昔年遊蹤之作,大多標明朝紀年,以示不忘故國。這裏標“祟偵五年”,也是如此。“十二月”,正當隆冬多雪之時;“餘住西湖”,則點明所居鄰西湖。這開頭的閑閑二句,卻從時、地兩個方麵不著痕跡地引逗出下文的大雪和湖上看雪。下文“大雪三日,湖中人鳥聲俱絕”,緊承開頭。隻此二句,大雪封湖之狀就令人可想,讀來如覺寒氣逼人。作者妙在不從視覺寫大雪,而通過聽覺來寫。

“湖中人鳥聲俱絕”,寫出大雪後湖山封凍,人、鳥都瑟縮著不敢外出,寒嗦得不敢作聲,連空氣也仿佛凍結了。一個“絕”字,傳出冰天雪地、萬籟無聲的森然寒意。這是高度的寫意手法,巧妙地從人的聽覺和心理感受上寫出了大雪的威嚴。它使我們聯想起唐人柳宗元那首有名的《江雪》詩:“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柳宗元這幅江天大雪圖是從視覺著眼的,江天茫茫,人鳥無蹤,江雪中獨有一位垂釣的漁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