紛紛墜葉飄香砌。夜寂靜,寒聲碎。真珠簾卷玉樓空,天淡銀河垂地。年年今夜,月華如練,長是人千裏。
愁腸已斷無由醉,酒未到,先成淚。殘燈明滅枕頭欹,諳盡孤眠滋味。都來此事,眉間心上,無計相回避。
紛紛墜葉飄香砌。夜寂靜,寒聲碎。真珠簾卷玉樓空,天淡銀河垂地。年年今夜,月華如練,長是人千裏。
愁腸已斷無由醉,酒未到,先成淚。殘燈明滅枕頭欹,諳盡孤眠滋味。都來此事,眉間心上,無計相回避。
譯文
紛紛雜雜的樹葉飄落在鋪滿殘花的石階上,寒夜一片寂靜,隻聽見那寒風吹動落葉發出的輕微細碎的聲音。珍珠的簾幕高高卷起,玉樓空空無人跡。夜色清淡,爍爍閃光的銀河直垂大地。每年今天的夜裏,都能見到那如綢緞般的皎月,而年年今天的夜裏,心上人都遠在千裏之外。
愁腸已經寸斷,想要借酒澆愁,也難以使自己沉醉。酒還未喝,卻先化作了辛酸的眼淚。殘燈閃爍,枕頭歪斜,嚐盡了孤眠滋味。
注釋
香砌:有落花的台階。
寒聲碎:寒風吹動落葉發出的輕微細碎的聲音。
真珠:珍珠。
天淡:天空清澈無雲。
月華:月光。
練:白色的絲綢。
無由:無法。
明滅:忽明忽暗。
欹(qī):傾斜,斜靠。
諳(ān)盡:嚐盡。
都來:算來。
此詞是一首懷人之作,其間洋溢著一片柔情。上片描繪秋夜寒寂的景象,下片抒寫孤眠愁思的情懷,由景入情,情景交融。
寫秋夜景象,作者隻抓住秋聲和秋色,便很自然地引出秋思。一葉落知天下秋,到了秋天,樹葉大都變黃飄落。樹葉紛紛飄墜香砌之上,不言秋而知秋。夜,是秋夜。夜寂靜,並非說一片闃寂,聲還是有的,但是寒聲,即秋聲。這聲音不樹間,卻來自樹間,原來是樹上飄來的黃葉墜階上,沙沙作響。
這裏寫“紛紛墜葉”,主要是訴諸聽覺,借耳朵所聽到的沙沙聲響,感知到葉墜香階的。“寒聲碎”這三個字,不僅明說這細碎的聲響就是墜葉的聲音,而且點出這聲響是帶著寒意的秋聲。由沙沙響而感知落葉聲,由落葉而感知秋時之聲,由秋聲而感知寒意。這個“寒”字下得極妙,既是秋寒節候的感受,又是孤寒處境的感受,兼寫物境與心境。
本詞又題作“秋日懷舊”,是抒寫秋夜離情愁緒之作。
詞的上片以秋景感懷。開頭“紛紛”三句,特感秋聲之刺耳。因夜之寂靜,故覺香砌墜葉,聲聲可聞。“真珠”五句。特覺秋月之皎潔。因見明月而思及千之外的親朋,更何況年年今夜,莫不如此,令人愈難為情。
詞的下片為抒愁。過片“愁腸”以下三句,寫愁腸隻在舉酒未飲之時;“殘燈”二句,寫愁眠隻在殘燈枕之際;“都來”三句,寫愁思隻在心上眉宇之間,純用白描手法,而能得其神韻。
這首詞寫離人在秋月之夜的離愁別恨。作者本是個“不以物喜,不以已悲”的剛毅男子,然而,久居他鄉,這如練月華又怎能不觸發他那豐富的內心感情世界!
“紛紛墜葉飄香砌,夜寂靜,寒聲碎。”開頭三句是說,紛紛凋零的樹葉飄上香階,寒夜一片寂靜,隻聽見風吹落葉細碎的聲息。
一葉落知天下秋,到了秋天樹葉大多變黃飄落。樹葉紛紛飄墜在香階上,不言秋而知秋。夜,是秋夜。夜寂靜,並非說一片闃寂,而是說四無人聲;聲還是有的,是寒聲,就是秋聲。這聲音不在樹間,卻來自樹間。就是樹上飄來的黃葉墜在階上,沙沙作響。夜裏,樹葉飄落是看不見的,即便是月色如晝,也是看不清楚的。這裏寫“紛紛墜葉”是憑耳朵所聽到的沙沙聲響,感知到葉墜香階的。
此詞具體的創作時間已無從考證,關於此詞的創作意圖,曆來說法各異:唐圭璋認為此詞是作者因久久客居他鄉的愁苦觸景生情而作。靳極蒼認為此詞是“思君之作”,“作者在外任時還念朝廷無人,君王無佐,憂心如焚,因此創作此詞來抒發情感”。汪中認為此詞是“為思念室家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