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揚州韓綽判官

[唐代] 杜牧 [简体]

青山隱隱水迢迢,秋盡江南草未凋。
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何處教吹簫?

譯文及注釋

譯文
青山隱隱起伏,江水遙遠悠長,秋時已盡江南的草木還未凋落。
二十四橋明月映照幽幽清夜,老友你在何處,聽取美人吹簫?

注釋
韓綽:事不詳,杜牧另有《哭韓綽》詩。判官:觀察使、節度使的屬官。時韓綽似任淮南節度使判官。
迢迢:指江水悠長遙遠。一作“遙遙”。
草未凋(diāo):一作“草木凋”。

譯文及注釋二

譯文
青山隱約綠水悠悠長流,江南深秋草木都已凋零。
明亮月光映照二十四橋,你是否還在聽美人吹簫?

注釋
韓綽:事不詳,杜牧另有《哭韓綽》詩。判官:觀察使、節度使的屬官。時韓綽似任淮南節度使判官。公元833年(唐文宗大和七年)至835年(大和九年),杜牧曾任淮南節度使掌書記,與韓綽是同僚。
迢迢:指江水悠長遙遠。一作“遙遙”。
草未凋(diāo):一作“草木凋”。

鑒賞

這是一首調笑詩。詩的首聯是寫江南秋景,說明懷念故人的背景,末聯是借揚州 二十四橋的典故,與友人韓綽調侃。意思是說你在江北揚州,當此深秋之際,在何處教美人吹簫取樂呢?頹廢喧嘩的地方更讓詩人懷念對麵江南的青山綠水。

唐文宗大和七年四月到九年初,杜牧曾在淮南節度使(使府在揚州)牛僧孺幕中作過推官和掌書記,和當時在幕任節度判官的韓綽相識。這首詩當是杜牧離揚州幕府後不久寄贈韓綽之作,具體寫作時間約在大和九年秋或開成元年秋。杜牧在韓死後作過《哭韓綽》詩,可見他與韓綽有深厚的交誼。

創作背景

唐文宗大和七年四月到九年初,杜牧曾在淮南節度使(使府在揚州)牛僧孺幕中作過推官和掌書記,和當時在幕任節度判官的韓綽相識。此詩是杜牧離開揚州以後,在江南懷念昔日同僚韓綽判官而作。具體寫作時間約在大和九年(公元835年)秋或開成元年(公元836年)秋。

參考資料:
1、於海娣 等.唐詩鑒賞大全集.北京:中國華僑出版社,2010:376-377
解讀

詩的頭兩句寫景。第一句攝取的是遠鏡頭,揚州一帶遠處青翠的山巒,隱隱約約,給人以迷離恍惚之感;江水東流悠長遙遠,給人以流動輕快的感受。第二句是想象江南雖在秋天,但草木尚未完全凋零枯黃,表現優美的江南風光。這兩句是從山川物候來寫長江以南地區,和後麵兩句的頹廢形成對比。

青山隱隱水迢迢,(遠景描寫——詩人站在江邊,隱約遙見長江對岸青山逶迤,隱於天際,江水如帶,迢迢不斷。)(“隱隱”和”迢迢”這兩對疊字,不但畫出了山清水秀,綽約多姿的江南風貌, 而且隱約暗示著詩人與友人之間山遙水長的空間距離,那抑揚的聲調中仿佛還蕩漾著詩人思念江南的似水柔情。)

賞析

揚州之盛,唐詩豔稱,曆代詩人為它留下了多少膾炙人口的詩篇。這首詩風調悠揚,意境優美,千百年來為人們傳誦不衰。韓綽不知何人,杜牧集中贈他的詩共有兩首,另一首是《哭韓綽》,看來兩人友情甚篤。杜牧與大和七年至九年間(833-835)曾在淮南節度使牛僧孺幕中作推官,後來轉為掌書記。這首詩當作與他離開揚州之後。

“青山隱隱水迢迢,秋盡江南草未凋。”這首小詩的前兩句是說,青山隱隱綠水千裏迢迢,秋時已盡江南草木還未枯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