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妃曲二首

明妃初出漢宮時,淚濕春風鬢腳垂。
低徊顧影無顏色,尚得君王不自持。
歸來卻怪丹青手,入眼平生幾曾有;
意態由來畫不成,當時枉殺毛延壽。
一去心知更不歸,可憐著盡漢宮衣;
寄聲欲問塞南事,隻有年年鴻雁飛。
家人萬裏傳消息,好在氈城莫相憶;
君不見咫尺長門閉阿嬌,人生失意無南北。

明妃初嫁與胡兒,氈車百兩皆胡姬。
含情欲語獨無處,傳與琵琶心自知。
黃金杆撥春風手,彈看飛鴻勸胡酒。
漢宮侍女暗垂淚,沙上行人卻回首。
漢恩自淺胡恩深,人生樂在相知心。
可憐青塚已蕪沒,尚有哀弦留至今。

標簽: 懷古
譯文及注釋

譯文
明妃當時初起程出行離別漢宮時,淚濕桃花春風麵鬢腳微微亦低垂。
低頭回看身影間周圍無有此顏色,還讓我君王的感情都難以控製。
離別歸來卻怪罪丹青畫圖手,美貌如此在眼中平生實未曾見有。
天仙意態由自生畫筆難以描摹成,當時冤枉殺死畫工毛延壽。
從此一離去心知更不能回歸,可憐還不能穿盡漢朝皇城之宮衣。
萬裏寄語欲相問塞南遙遠家鄉事,隻有年年日日裏眼望鴻雁往南飛。


家人雖然在萬裏傳來親人之消息,好好安心在氈城不要常將家相憶。
您還不曾見近在咫尺長門裏幽幽阿嬌被鎖閉,人生如果要失意無分天南和地北。

賞析

其一

梅堯臣、歐陽修對《明妃曲》的和詩皆直斥“漢計拙”,對宋王朝屈辱政策提出批評。王安石則極意刻畫明妃的愛國思鄉的純潔、深厚感情,並有意把這種感情與個人恩怨區別開來,尤為卓見。

針對當時的社會背景,王安石歌頌明妃的不以恩怨易心,具有現實意義。當時有些人誤解了他的用意,那是由於他用古文筆法寫詩,轉折很多,跳躍很大,而某些人又以政治偏見來看待王安石,甚至惡意羅織之故。清代蔡上翔在《王荊公年譜考略》中千方百計地替王安石辯解,但還未說得透徹。

爭議

郭沫若在一篇文章中說,王安石闖了詩禍。這是指王安石的《明妃曲》,今選本皆不錄,不知何故。其詩曰:“明妃初嫁與胡兒,氈車百輛皆胡姬。含情欲語獨無處,傳語琵琶心自知。黃金捍拔春風手,彈看飛鴻勸胡酒。漢宮侍女暗垂淚,沙上行人卻回首。漢恩自淺胡自深,人生樂在相知心。可憐青塚已蕪沒,尚有哀弦留至今。”

所謂詩禍,當然是指“漢恩自淺胡自深,人生樂在相知心”一聯。此語一出,議論洶洶。或謂“今之背君父之恩投拜而為盜賊者皆合乎王安石之意”;或謂“苟心不相知,臣可叛其君,妻可棄其夫乎?”為王安石辯護的人也隻好說,“漢恩自淺胡自深”的“恩”是專指男女關係,無關君臣之義。我想,王安石這裏所說的恩,確是指男女關係。但不是一般的男女關係,而是從更高的角度,即從社會的角度來看問題的。

評論

說來有趣,昭君出塞,是喜劇還是悲劇,曆來就有兩種不同的看法,唱對台戲的不僅杜甫和王安石而已。

昭君墓周圍有很多詩碣,其中一首詩碣刻的詩是:閨閣堪垂世,明妃冠漢宮。一身歸朔漢,萬裏靖兵戎。若以功名論,幾與衛霍同。人皆悲遠嫁,我獨羨遭逢。縱使承恩寵,焉能保始終。至今青塚在,絕域賦秋風。“衛霍”即漢朝的名將衛青和霍去病,詩人把王昭君與“衛霍”相提並論,對她可說是高度讚揚了。不過詩中雖沒明言,但顯而易見,詩人筆下的王昭君是抱著“自我犧牲”的精神和番的。

創作背景

北宋時,遼國、西夏“交侵,歲幣百萬”。自景祐年間(1034—1038)以來,“西(夏)事尤棘”。當時的施宜生、張元之流,就因在宋不得誌而投向遼、夏,為遼、夏出謀獻策,造成宋的邊患。詩人們借漢言宋,想到明妃。王安石的《明妃曲二首》就是在這種社會背景下創作的。

參考資料:
1、吳孟複 等 .宋詩鑒賞辭典 .上海 :上海辭書出版社 ,1987 :230-234 .
2、高克勤 等 .王安石及其作品選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8 :19-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