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江仙引·上國

[宋代] 柳永 [简体]

上國。去客。停飛蓋、促離筵。長安古道綿綿。見岸花啼露,對堤柳愁煙。物情人意,向此觸目,無處不淒然。
醉擁征驂猶佇立,盈盈淚眼相看。況繡幃人靜,更山館春寒。今宵怎向漏永,頓成兩處孤眠。

標簽: 離別
譯文及注釋

譯文
我在華州,但現在要離開了。停下車駕,匆促地參加送別的筵席。隻見河岸邊帶露珠的花朵似乎正在悲哀的哭泣,對麵長堤上茂密的柳林也仿佛被憂愁籠罩。麵對此景,觸目傷懷,那物的情狀、人的情緒無處不淒涼悲傷。
醉意蒙蒙中仍持握韁繩騎馬佇立,飽含離情眼淚的雙眼,彼此相看,不忍離去。更何況這一離別,將是彩繡幃帳中人孤寂,山中館驛春夜寒。今宵將怎樣麵對這漫漫長夜,一下子分居兩處,獨自而眠。

注釋
臨江仙引:詞牌名,柳永據《臨江仙》作引曲,《樂章集》注“南呂調”。

賞析

詞的上片寫離別之後的情景。“上國”二句,點明主題,寫離別之情。開端兩句都是二字短句,接下來的第三句雖為六字,卻需三字停頓一下,敘事的句子語勢富有節奏卻十分急促,化了詞人的行色匆匆,又與下句“長安古道綿綿”形成鮮明的對比。行色匆匆說明詞人與親人離別的時候也是短暫的,道途“綿綿”則又意味著難以再次相聚。詞的開端即通過敘事與寫景為全詞鋪設了濃重的悲劇氛圍。

“岸花啼露”、“堤柳愁煙”是描繪離別之景,清代學者王國維在他的《人間詞話》裏寫道:“昔人論詩,有景語情語之別,不知一切景語皆情語也”。“岸花”本是樂景,但是詞人卻以“啼露”修飾,頗有杜甫“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春望》)的感覺,因為詞人“啼”、“愁”,所以他才會看到“岸花啼露”、“堤柳愁煙”。

創作背景

詞中言“上國。去客”,聯係到柳永生平,該詞創作年份應為慶曆七年,當時柳永離開陝西華州,去往蘇州為官。“停飛蓋、促離筵”,聯係到柳永當時的行程來看,此次筵席應該是在陝州舉行的,是陝州知州送別柳永之宴。柳永經曆離別,有感於世事無常,作下此詞。

參考資料:
1、薛瑞生.柳永詞選.北京市:中華書局,2005年1月第1版:156-158
賞析二

詞的上片寫離別之後的情景。“上國”二句,點明主題,寫離別之情。開端兩句都是二字短句,接下來的第三句雖為六字,卻需三字停頓一下,敘事的句子語勢富有節奏卻十分急促,化了詞人的行色匆匆,又與下句“長安古道綿綿”形成鮮明的對比。行色匆匆說明詞人與親人離別的時候也是短暫的,道途“綿綿”則又意味著難以再次相聚。詞的開端即通過敘事與寫景為全詞鋪設了濃重的悲劇氛圍。

“岸花啼露”、“堤柳愁煙”是描繪離別之景,清代學者王國維在他的《人間詞話》裏寫道:“昔人論詩,有景語情語之別,不知一切景語皆情語也”。“岸花”本是樂景,但是詞人卻以“啼露”修飾,頗有杜甫“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春望》)的感覺,因為詞人“啼”、“愁”,所以他才會看到“岸花啼露”、“堤柳愁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