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風·鄭風·山有扶蘇

[先秦] 佚名 [简体]

山有扶蘇,隰有荷華。不見子都,乃見狂且。
山有喬鬆,隰有遊龍,不見子充,乃見狡童。

標簽: 愛情
譯文及注釋

譯文
山上有茂盛的扶蘇,池裏有嬌美的荷花。沒見到子都美男子啊,偏遇見你這輕狂之人。
山上有挺拔的青鬆,池裏有叢生水葒。沒見到子充好男兒啊,偏遇見你這狡獪少年。

注釋
扶蘇:樹木名。一說桑樹。
隰(xí席):窪地。華:同“花”。
子都:古代美男子。
狂:狂妄的人。且(jū居):助詞。一說拙、鈍也。
橋:通“喬”,高大。
遊龍:水草名。即葒草、水葒、紅蓼。
子充:古代良人名。
狡童:姣美的少年。

鑒賞

《山有扶蘇》為《鄭風》的第是首。這首詩寫一位女子在與情人歡會時,懷著無限驚喜的心情對自己戀人的俏罵。就是這樣一首明白易懂的情歌,卻因曆代說詩者的刻意求深而蒙上重重煙霧,仿佛詩中真有什麽深意似的。《毛詩序》說,“刺忽也。所美非美然。”鄭玄箋說:“言忽所美之人實非美人”,“扶胥之木生於山,喻忽置不正之人於上位也。荷花生於隰下,喻忽置有美德者於下位。此言其用臣顛倒,失其所也。

”以為是譏刺鄭昭公忽的,這種解說完全是曲解了詩意。今人陳子展《詩經直解》以為“疑是巧妻恨拙夫之歌謠。‘不見子都,乃見狂且’,猶雲‘燕婉之求,得此戚施’也”。

賞析二

本詩為先秦時代鄭國華夏族民歌。這是一首描寫男女約會時女子對男子的戲謔、俏罵的詩歌。全詩二章,每章四句。全詩充滿了調侃、戲謔的意味,笑罵中蘊含著深厚的愛,清新活潑。又因為全詩出自少女之口,不失其天真、善良。

“山有扶蘇, 隰有荷華”;“山有喬鬆,隰有遊龍”,描寫的盡是山中的樹,低穀的花,並未見一人。其實這並不是情侶約會的地點和景色的描寫,因為在《詩經》中,“山有…...,隰有......”是常用的起興句式,如《邶風·簡兮》‘中有:“山有榛,隰有苓”,《唐風·山有樞》中有“山有樞,隰有榆”,“山有漆,隰有栗”等。

創作背景

《毛詩序》以為:“《山有扶蘇》,刺忽也,所美非美也,”也就是說,這首詩可以看作是對齊女文薑的諷刺之詩,齊僖公一心想將二女兒文薑嫁於鄭昭公忽(鄭莊公之子)曾三次向鄭昭公忽提親,鄭昭公三次拒絕,使文薑因此而鬱鬱寡歡而成疾。所以詩文指出,沒見到這個美男子卻見到了氣勢猛烈之人,沒見到這個美男子卻見到一個狡猾的頑童,所以鄭昭公忽才不願意娶文薑為妻,文薑就沒有嫁給鄭昭公。

另一種說法是,此詩並非為諷刺鄭昭公而作,“鄭風”在曆史上被當作“靡靡之音”的代名詞,當時鄭國男女的交往是比較開放和自由的。詩中的“狂且”、“狡童”並不是真實意義的諷刺,而是一種開玩笑式的嬉鬧。袁梅《詩經譯注》“這是一位女子與愛人歡會時,向對方唱出的戲謔嘲笑的短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