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忌諷齊王納諫

鄒忌修八尺有餘,而形貌昳麗。朝服衣冠,窺鏡,謂其妻曰:“我孰與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齊國之美麗者也。忌不自信,而複問其妾曰:“吾孰與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從外來,與坐談,問之客曰:“吾與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來,孰視之,自以為不如;窺鏡而自視,又弗如遠甚。暮寢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於我也。”

於是入朝見威王,曰:“臣誠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於臣,皆以美於徐公。今齊地方千裏,百二十城,宮婦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內莫不有求於王:由此觀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麵刺寡人之過者,受上賞;上書諫寡人者,受中賞;能謗譏於市朝,聞寡人之耳者,受下賞。”令初下,群臣進諫,門庭若市;數月之後,時時而間進;期年之後,雖欲言,無可進者。(謗譏 一作:謗議)

燕、趙、韓、魏聞之,皆朝於齊。此所謂戰勝於朝廷。

譯文及注釋

譯文
鄒忌身高八尺多,而且外形、容貌光豔美麗。早晨穿戴好衣帽,照著鏡子,對他妻子說:“我和城北徐公相比,誰更美?”他的妻子說:“您非常美,徐公怎麽能比得上您?” 城北的徐公是齊國的美男子。

鄒忌不相信自己比徐公美,於是又問他的妾:“我和徐公相比,誰更美?”妾回答說:“徐公哪能比得上您?”第二天,有客人從外麵來拜訪,鄒忌與他相坐而談,問客人:“我和徐公比,誰更美?相”客人說:“徐公不如您美麗。” 又過了一天,徐公來了,鄒忌仔細地看著他,自己認為不如徐公美;再照鏡子看著自己,更是覺得自己與徐公相差甚遠。

文言現象

通假字
1.有:通“又”。
2.孰:通“熟”,仔細。如“孰視之”。
3.受:通“授”,給予、付予。

詞類活用
1、朝服衣冠(名詞作狀語,在早上)
2、朝服衣冠(名詞作動詞,穿,戴)
3、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形容詞意動用法,認為……美)
4、能麵刺寡人之過者 (名詞作狀語,當麵)
5、聞寡人之耳者 (動詞使動用法,使……聽到,)
6、私我也(形容詞作動詞,偏愛)
7、王之蔽甚矣(形容詞用作動詞,受蒙蔽)

課文研討

關於課文

課文通過鄒忌以自身經曆對齊王進行類比從而得出直言不易的道理,諷勸齊王納諫除弊的故事,從而說明國君必須廣泛采納各方麵的批評建議,興利除弊,才可以興國的道理。

這個故事明確說明了這樣一個道理:一個人在受蒙蔽的情況下,是不可能正確認識自己和客觀事物的。作為領導,更要時刻保持清醒的頭腦,防止被一些表麵現象所迷惑;不要偏聽偏信,要廣泛聽取他人的批評意見,對於奉承話要保持警惕,及時發現和改正自己的缺點錯誤,不犯或少犯錯誤。

考綱篇目

文學常識

1.《戰國策》:戰國時代國別史匯編,也是一部曆史散文總集。由漢代劉向編訂,共33篇,分東周、西周、秦、齊、楚、趙、魏、韓、燕、宋、衛、中山十二策。它記載了戰國時期各國政治、軍事、外交方麵的一些活動,記錄了各國謀臣的策略和言論。它語言流暢,寫人記事真切、生動。在藝術上有很高成就,對後代文人的影響很大。

2.文章主旨:

本文通過記敘鄒忌以家庭瑣事設喻勸諫齊威王和齊威王勇於納諫的故事,表現出作者對善於勸諫者和開明君主的肯定和讚賞。在今天,鄒忌的忠誠與智慧,齊威王的胸懷與魄力具有很強的現實意義。

3.寫作特點

句子賞析

鄒忌修八尺有餘,而形貌昳麗。朝服衣冠,窺鏡,

【句解】第一次“窺鏡”自視,刻畫了鄒忌的外貌:身材魁梧,儀表堂堂,逼真地再現了他不無自得的神情。正是有了這點自信。才使他敢於和齊國有名的美男子比“美”。

謂其妻曰:“我孰與城北徐公美?”

【句解】其心裏應該是對自己的美貌充滿信心,所以,這第一問的語氣應該是充滿自信,且沾沾自喜的。

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

【句解】妻子的回答,極讚其美,語態親昵,飽含偏愛之情。尤其“美甚”二字,將此種神態、心理渲染得淋漓盡致。與後文“私我”呼應。

城北徐公,齊國之美麗者也。

【句解】插筆介紹徐公,說明徐公是齊國著名的美男子,為鄒忌怕比不上他提供現實依據。

忌不自信,而複問其妾曰:“吾孰與徐公美?”

創作背景

春秋戰國之際,七雄並立,各國間的兼並戰爭,各統治集團內部新舊勢力的鬥爭異常尖銳激烈。在這激烈動蕩的時代,士作為一種最活躍的階層出現在政治舞台上。各國統治者也認識到失去了民心,國家的統治就難以維持。所以,他們爭相延攬人才。至於鄒忌諷齊王納諫的故事,於史無考。

寫作特色

1.情節完整,人物生動。

全文雖然隻有三百多字,卻具有完整的故事情節。鄒忌的兩次窺鏡,與妻、妾、客的三問三答,以及“暮寢而思”等情節,妙趣橫生,富於生活氣息,親切有味。對人物的刻畫特別講究。如對鄒忌,作者不重形體的刻畫,而是著重用細節和對話,表現人物豐富的內心世界。又如,齊王隻有兩個舉動,一是“王曰:‘善。’”二是“乃下令……”,就把一個賢明的君主形象表現得生動傳神。

2.敘事簡潔,剪裁巧妙。

賞析

本文著重寫齊相鄒忌以自身生活中的小事設喻,勸說齊王必須以廣泛聽取人民的意見作為施政依據的故事。

全文可以分三部分。

從開始到“欲有求於我也”是第一部分,寫鄒忌從妻、妾、客三人都謬讚自己比城北徐公還美這件事悟出一個深刻的道理。這一段的第一層,寫鄒忌之美。先說明鄒忌是個高大美麗的男子,再通過三問三答,從妻、妾、客三個人異口同聲的回答中印證了鄒忌的美麗,而且比齊國的美男子徐公更美。然後在這一段的第二層,記敘鄒忌和徐公實地比較的情況。鄒忌深信:“城北徐公,齊國之美麗者也。

賞析二

文章以“孰美”的問答開篇,繼寫鄒忌暮寢自思,尋找妻、妾、客人讚美自己的因為,並因小悟大,將生活小事與國大事有機地聯係起來。由自己的“敝”,用類比推理的方法婉諷“王之敝甚”,充分顯示了鄒忌巧妙的諷諫藝術與嫻熟的從政謀略。鄒忌正是以自身的生活體悟,委婉地勸諫齊威王廣開言路,改革弊政,整頓吏治,從而收到很好的效果。

第一部分,寫鄒忌與徐公比美,不因妻、妾、客的讚美而自喜,而是從中悟出直言不易的道理。

評析

標題
本文選自《戰國策· 齊策一》原是沒有小標題的,本文的題目為編者所加。題目用“諷”齊王納諫。而不用“勸”,一個“諷”字抓住了這篇文章的主要特點。諷,就是用委婉的語言暗示、勸告或指責。諷諫,不同於直諫或勸諫,關鍵在於不直指其事,而用委婉曲折的言語進諫,去啟發、開導被諫者。良藥而不苦口,便於對方接受。

鄒忌正是以自身的生活體悟,委婉地勸諫齊威王廣開言路,改革弊政,整頓吏治,從而收到很好的效果。本文以“孰美”的問答開篇,繼寫鄒忌暮寢自思,尋找妻、妾、客人讚美自己的原因,並因小悟大,將生活小事與國家大事有機地聯係起來。由自己的“蔽”,用類比推理的方法婉諷“王之蔽甚”,充分顯示了鄒忌巧妙的諷諫藝術與嫻熟的從政謀略。

賞析三

文章的主題思想是明確的,即要求統治者能聽取不同意見,而一個人之所以能聽取不同意見,又在於他有自知之明。這是文章的重點。至於齊威王的政績,齊國大治的情況,以及“戰勝於朝廷”的具體經過,雖屬文中應有之義,卻並非作者命意的焦點所在,故僅僅一表而過。

這一主題思想,顯然是《戰國策》的作者總結了封建社會初期統治階級在政權的得失方麵的經驗教訓而得出的結論。從文章的思想性看,值得肯定的地方正在於此。但更值得注意的是作者用以表達這一主題思想的藝術手法。因為文章本身固然對齊威王君臣不無美化之處,但也反映了作者對新興的封建統治階級寄以希望,這才用齊威王和鄒忌作為納諫和敢言的典型人物,並把他們理想化了。這就是文章之所以用浪漫主義表現方法的思想基礎。

教學建議

這篇課文情節曲折生動,語言上的障礙也不太大。課前可布置學生做好預習,並讓學生試做練習一,讓學生初步弄懂課文大意。這樣,既可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又能節省課堂講授的時間。

本課中出現的文言常用詞較多,而且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教學中,應著重對這些常用文言詞語進行辨析。通過比較,讓學生理解古今詞義的不同。

知識點總結(見上文"古漢語現象")

整體把握

這篇課文生動地記敘了鄒忌諷齊王納諫,使齊王廣開言路、修明政治的故事。標題中的“諷”是動詞,諷喻的意思,特指下對上用委婉曲折的言詞進行規勸;“諫”是名詞,指批評意見。

全文共3段,可分為三個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寫鄒忌與徐公比美,不因妻、妾、客的讚美而自喜,而是從中悟出說實話不易的道理。

教學設計

【設計意圖】
本文篇幅短小,沒有什麽特殊的文言現象,內容也容易把握,如按課文自然順序講解,則很難“啟憤發悱”的。我抓住一個“思”字,貫通全文,分步設置障礙,以引發學生的好奇心理和求知欲望。
【設計提要】
本設計由三個方麵構成。1.“思”之除蔽。2.“思”之諷諫。3.“思”之驗證。
【設計實施】
1.“思”之除蔽。


[問題]鄒忌“暮寢而思之”,他“思”了些什麽?(這個問題是設置的“障礙”,學生容易不假思索地答為“私、畏、求”這個結論。一個看似容易的問題卻回答得不全麵,這就調動起他們思考的積極性,教師可以借此引導學生討論。)
[明確](1)“思之”的“之”指代什麽?“之”指代上文所說的事情,即受蔽過程,而不僅僅是結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