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上與友人別

[唐代] 鄭穀 [简体]

揚子江頭楊柳春,楊花愁殺渡江人。
數聲風笛離亭晚,君向瀟湘我向秦。

標簽:
譯文及注釋

譯文
揚子江邊楊柳青青春意正濃,漫天飛揚的楊花使渡江之人非常的愁煩。
微風輕拂,笛聲幽咽,離亭漸漸染上暮色,你就要南下瀟湘我卻奔向西秦。

注釋
淮(huái)上:揚州。淮:淮水。
揚子江:長江在江蘇鎮江、揚州一帶的幹流,古稱揚子江。
楊柳:“柳”與“留”諧音,表示挽留之意。
楊花:柳絮。愁殺:愁緒滿懷。殺,形容愁的程度之深。
風笛:風中傳來的笛聲。
離亭:驛亭。亭是古代路旁供人休息的地方,人們常在此送別,所以稱為“離亭”。
瀟湘(xiāo xiāng):指今湖南一帶。
秦:指當時的都城長安。在今陝西境內。

賞析

晚唐絕句自杜牧、李商隱以後,單純議論之風漸熾,抒情性、形象性和音樂性都大為減弱。而鄭穀的這首七絕則仍然保持了長於抒情、富於風韻的特點。

“揚子江頭楊柳春,楊花愁殺渡江人。”這首小詩的前兩句是說,揚子江邊的岸邊楊柳依依,那亂飛的柳絮,愁壞了渡江的遊子。

前兩句即景抒情,點醒別離,寫得瀟灑不著力,讀來別具一種天然的風韻。畫麵很疏朗:揚子江頭的渡口,楊柳青青;晚風中,柳絲輕拂,楊花飄蕩。岸邊停泊著待發的小船,友人即將渡江難去。淡淡幾筆,像一幅清新秀麗的水墨畫,景中寓情,富於含蘊。依依嫋嫋的柳絲牽曳著依依惜別的深情,喚起一種傷離意緒;蒙蒙飄蕩的楊花惹動著雙方繚亂不寧的離緒,所以說“愁殺渡江人”。

創作背景

這首詩是詩人在揚州(即題中所稱“淮上”)和友人分手時所作,具體創作時間不詳。和通常的送行不同,這是一次各赴前程的握別:友人渡江南往瀟湘(今湖南一帶),自己則北向長安。

參考資料:
1、劉學鍇 等.唐詩鑒賞辭典.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83:1349-13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