簾內清歌簾外宴。雖愛新聲,不見如花麵。牙板數敲珠一串,梁塵暗落琉璃盞。
桐樹花深孤鳳怨。漸遏遙天,不放行雲散。坐上少年聽不慣,玉山未倒腸先斷。
譯文
簾內清亮的歌聲助興著簾外的酒宴。雖然能聽見那可愛新穎而美妙的歌聲,卻看不見歌女那如花的麵容。牙板拍節聲如同珍珠落玉盤,振動的梁塵不知不覺落入晶瑩碧透的酒杯。
那歌聲,時而如鳳凰對唱時的美妙歡快聲,時而又如孤鳳如泣如訴的哀怨聲,響遏行雲。座席上的青年男子已被這歌聲深深打動,已然銷魂。
注釋
鳳棲梧:又名“蝶戀花”、“鵲橋枝”等,唐教坊曲,後用作詞牌名。《樂章集》《張子野詞》並入“小石調”,《清真集》入“商調”。
此詞具體創作年份暫不可考。因為柳永詞多是寫實,而此詞中有“坐上少年聽不慣”句,“少年”即是柳永自謂,所以此詞應該是作於柳永青年時代。此詞中又有“簾內清歌簾外宴”句,所以柳永聽的應該是私人家的歌妓唱的歌,當時柳永被歌聲深深吸引,作下此詞。
古代散文中留下了許多描寫歌聲的名言佳句,成為後世文人寫作時愛用的典故。柳永這首《鳳棲梧》正是在這些典故的基礎上寫成的,詞中描寫了一位歌女的歌聲。
詞起首三句虛寫歌妓的美貌,先寫客人與歌妓之間隔了一層簾子,不僅交代了這次聽歌會並非在一般的歌館之中,而是某位達官貴人家中,而且為後文“不見如花麵”作了鋪墊。然後談到具體的歌妓的美貌時,卻隻說了一句“不見如花麵”,到底是怎樣的“如花”則隻字未提,給讀者提供了豐富的想象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