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聲甘州·對瀟瀟暮雨灑江天

[宋代] 柳永 [简体]

對瀟瀟暮雨灑江天,一番洗清秋。漸霜風淒緊,關河冷落,殘照當樓。是處紅衰翠減,苒苒物華休。唯有長江水,無語東流。
不忍登高臨遠,望故鄉渺邈,歸思難收。歎年來蹤跡,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妝樓顒望,誤幾回、天際識歸舟。爭知我,倚闌杆處,正恁凝愁!(闌 一作:欄)

標簽:
譯文及注釋

譯文
麵對著瀟瀟暮雨從天空灑落在江麵上,經過一番雨洗的秋景,分外寒涼清朗。淒涼的霜風一陣緊似一陣,關山江河一片冷清蕭條,落日的餘光照耀在高樓上。到處紅花凋零翠葉枯落,一切美好的景物漸漸地衰殘。隻有那滔滔的長江水,不聲不響地向東流淌。
不忍心登高遙看遠方,眺望渺茫遙遠的故鄉,渴求回家的心思難以收攏。

歎息這些年來的行蹤,為什麽苦苦地長期停留在異鄉?想起美人,正在華麗的樓上抬頭凝望,多少次錯把遠處駛來的船當作心上人回家的船。她哪會知道我,倚著欄杆,愁思正如此的深重。

賞析

此詞開頭兩句寫雨後江天,澄澈如洗。一個“對”字,已寫出登臨縱目、望極天涯的境界。當時,天色已晚,暮雨瀟瀟,灑遍江天,千裏無垠。其中“雨”字,“灑”字,和“洗”字,三個上聲,循聲高誦,定覺素秋清爽,無與倫比。

自“漸霜風”句起,以一個“漸”字,領起四言三句十二字。“漸”字承上句而言,當此清秋複經雨滌,於是時光景物,遂又生一番變化。這樣詞人用一“漸”字,神態畢備。秋已更深,雨洗暮空,乃覺涼風忽至,其氣淒然而遒勁,直令衣單之遊子,有不可禁當之勢。一“緊”字,又用上聲,氣氛聲韻寫盡悲秋之氣。再下一“冷”字,上聲,層層逼緊。

創作背景

柳永出身士族家庭,有求仕用世之誌。適逢北宋安定統一,首都歌樓妓館林林總總被流行歌曲吸引,樂與伶工、歌妓為伍,初入世竟因譜寫俗曲歌詞,遭致當權者挫辱而不得伸其誌。他於是浪跡天涯,用詞抒寫羈旅之誌和懷才不遇的痛苦憤懣。這首詞大約作於柳永遊宦江浙之時。

賞析二

詞中表達了作者常年宦遊在外,於清秋薄暑時分,感歎漂泊的生涯和思念情人的心情。這種他鄉做客歎老悲秋的主題,在封建時代文人中帶有普遍意義。但作者在具體抒情上,具有特色。

詞的上片寫作者登高臨遠,景物描寫中融注著悲涼之感。一開頭,總寫秋景,雨後江天,澄澈如洗。

“對瀟瀟暮雨灑江天,一番洗清秋。”這首詞開頭兩句是說,麵對著瀟瀟暮雨從天空灑落在江麵上,經過一番雨洗的秋景,分外寒涼清朗。

開端何等氣韻,籠罩一切。一個“對”字,已寫出登臨縱目、望極天涯的境界。

“漸霜風淒緊,關河冷落,殘照當樓。”這三句是說,淒涼的霜風一陣緊似一陣,關山江河一片冷清蕭條,落日的餘光照耀在高樓上。

這裏緊接一個“漸”字,領起四言三句十二字,——便是東坡歎為不減唐人高處的名句,而一篇之警策,端在於此。一口氣,幾句話,便將難以形容、不可為懷的羈愁暮景,寫到至矣盡矣的地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