泊船瓜洲

京口瓜洲一水間,鍾山隻隔數重山。
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譯文及注釋

譯文
京口和瓜洲之間隻隔著一條長江,鍾山就隱沒在幾座山巒的後麵。
和煦的春風又吹綠了大江南岸,明月什麽時候才能照著我回到鍾山下的家裏。

注釋
泊船:停船。泊,停泊。指停泊靠岸。
綠:吹綠。
京口:古城名。故址在江蘇鎮江市。
瓜洲:鎮名,在長江北岸,揚州南郊,即今揚州市南部長江邊,京杭運河分支入江處。
一水:一條河。古人除將黃河特稱為“河”,長江特稱為“江”之外,大多數情況下稱河流為“水”,如
汝水、漢水、浙水、湘水、澧水等等。這裏的“一水”指長江。一水間指一水相隔之間。
鍾山:在江蘇省南京市區東。

賞析六

這岸一首著名的抒情小詩,抒發了詩人眺望江南、思念家鄉的深切感情。本詩從字麵上看,岸流露著對故鄉的懷念之情,大有急欲飛舟渡江回家和親人團聚的願望。其實,在字裏行間也寓著他重返政治舞台、推行新政的強烈欲望。

“京口瓜洲一水間”,詩人站在瓜洲渡口,放眼南望,看到了南邊岸上的“京口”與“瓜洲”這麽近,中間隔一條江水。“一水間”三字,形容舟行迅疾,頃刻就到。

“鍾山隻隔萬重山”,以依戀的心情寫他對鍾山的回望,王安石於景祐四年(1037年)隨父王益定居江寧,從此江寧便成了他的息肩之地,第一次罷相後即寓居江寧鍾山。“隻隔”兩字極言鍾山之近在咫尺。把“萬重山刀的間隔說得如此平常,反映了詩入對於鍾山依戀之深;而事實上,鍾山畢竟被“萬重山”擋住了,因此詩人的視線轉向了江岸。

創作背景

公元1070年(神宗熙寧三年),王安石被任命為同乎章事(宰相),開始推行變法。但是由於反對勢力的攻擊,他幾次被迫辭去宰相的職務。這首詩寫於熙寧八年(1075)二月,正是王安石第二次拜相進京之時。

參考資料:
1、《宋詩鑒賞辭典》,上海辭書出版社,1987年12月第一版,第207-209頁
2、《泊船瓜洲》教學設計.人民教育出版社[引用日期2014-04-9]
3、朱明倫 ,王安石《泊船瓜洲》考辨二則,《遼寧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1(06)
4、龔維敏 ,王安石《泊船瓜洲》寫作時間釋疑,《合肥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04)
賞析

詩人回首江南,大地一片翠綠,這固然是春風吹綠的,但是那蔥綠的禾苗難道不是變法措施產生的實效嗎?

但是官場是險象環生的,詩人望著這瓜洲渡口,也望著鍾山的明月,發出了“明月何時照我還”的慨歎,詩人是想早點離開是非黑白顛倒的官場,離開那醜惡,腐朽的地方體現作者希望重返那沒有利益紛爭的家鄉,很有餘韻。這首詩不僅借景抒情,

情寓於景,情景交融,而且敘事也富有情致,境界開闊,格調清新。最令人津津樂道的還是在修辭上的錘煉。

其中“綠”字可以體會到詩人用詞的修飾,把吹改為綠,為的是生動,在這之前王安石也有多次斟酌推敲這個字,曾試過滿,過等字,但最後還是把這個字改成了“綠”。

賞析三

“首句‘京口瓜洲一水間’,以愉快的筆調寫他從京口渡江,抵達瓜洲,‘一水間’三字形容舟行迅疾,頃刻就到。次句‘鍾山隻隔數重山’,以依戀心情寫他對鍾山的回顧,第三句‘春風又綠江南岸’,描繪的生機盎然的景色與人人奉召回京的心情相諧合,‘春風’一詞,既是寫實,又有政治寓意。宋神宗下詔恢複王安石的相位,表明他決心要把新法推行下去。對此,人人感到欣喜。

他希望憑借這股溫暖的春風驅散政治上的寒流,開創變法的新局麵。‘綠’字還透露了人人內心的矛盾,表達了作者希望早日辭官歸家的心願,這種心願,至結句始明白揭出。”--如此強化政治色彩來解析《泊船瓜洲》人的人意,是很有代表性的。

地名介紹

京口
京口就是今日的江蘇鎮江市,靠長江邊,瓜洲是對岸的一個小島(現在已無),因為這兒也是大運河的長江出口,所以水上交通很繁忙。

鎮江之名至今已沿用了800多年。鎮江名稱的演變反映了鎮江一直是重要的政治中心和兵家必爭之地。自1985年以來,鎮江已被列為我國沿海開放城市、重點旅遊城市和曆史文化名城。1987年,鎮江港正式對外國籍船舶開放,具有比較完整的海關、商檢等口岸管 理服務機構設施。從此,“鎮江”之名更加聲譽大振,蜚聲四海、五洲。

賞析二

這首七絕觸景生情,通過對春天景物的描繪,表現了詩人此番出來做官的無奈和欲急切回歸江寧的願望。頭兩句記敘北上的行程。詩人前往京城,卻偏偏回首江寧,表現不願赴任的複雜心理。後兩句以景寫心,既有變法給自己帶來的欣慰,也有及早功成身退的想法。

詩人回首江南,大地一片翠綠,這固然是春風吹綠的,但是那蔥綠的禾苗難道不是青苗法等變法措施產生的實效嗎?但是官場是險象環生的,詩人望著這照著瓜洲渡口,也照著鍾山的明月,發出了“明月何時照我還”的慨歎,詩人是想早點離開是是非非的官場,很有餘韻。這首詩不僅借景抒情,情寓於景,而且敘事也富有情致,境界開闊,格調清新。

賞析五

詩以“泊船瓜洲”為題,點明詩人的立足點。首句“京”瓜洲一水間”寫了望中之景。詩人站在長江北岸瓜洲渡”放眼南望,看到了南岸的“京””與這邊的“瓜洲”這麽近,就一條江水的距離,不由地聯想到家園所在的鍾山也隻隔幾座山了,也不遠了。次句“鍾山隻隔數重山”暗示詩人歸心似箭的心情。

第三句為千古名句,再次寫景,點出了時令已經是春天,描繪了長江南岸的景色。“綠”字是吹綠的意思,是使動靜結合,用得絕妙。傳說王安石為用好這個字改動了十多次,從“到”“過”“入”“滿”等十多個動詞中最後選定了“綠”字。因為其它文字隻表達春風的到來,卻沒表現春天到來後千裏江岸一片新綠的景物變化。

賞析四

這首詩作於1075年(熙寧八年)二月。當時王安石第二次拜相,奉詔進京,舟次瓜洲。首句“京口瓜洲一水間”,以愉快的筆調寫他從京口渡江,抵達瓜洲。“一水間”三字,形容舟行迅疾,頃刻就到。次句“鍾山隻隔數重山沙,以依戀的心情寫他對鍾山的回望,王安石於1037年(景佑四年)隨父王益定居江寧(今江蘇南京),從此江寧便成了他的息肩之地,第一次罷相後即寓居江寧鍾山(今南京紫金山)。“隻隔”兩字極言鍾山之近在咫尺。

把“數重山刀的間隔說得如此平常,反映了詩入對於鍾山依戀之深;而事實上,鍾山畢竟被“數重山”擋住了,因此詩人的視線轉向了江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