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馬篇

[兩漢] 曹植 [简体]

白馬飾金羈,連翩西北馳。
借問誰家子,幽並遊俠兒。
少小去鄉邑,揚聲沙漠垂。
宿昔秉良弓,楛矢何參差。
控弦破左的,右發摧月支。
仰手接飛猱,俯身散馬蹄。
狡捷過猴猿,勇剽若豹螭。
邊城多警急,虜騎數遷移。
羽檄從北來,厲馬登高堤。
長驅蹈匈奴,左顧淩鮮卑。
棄身鋒刃端,性命安可懷?
父母且不顧,何言子與妻!
名編壯士籍,不得中顧私。
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名編 一作:名在)

譯文及注釋

譯文
白色的戰馬,飾著金黃的籠頭,直向西北飛馳而去。
請問這是誰家的孩子,是幽州和並州的遊俠騎士。
年紀輕輕就離開了家鄉,到邊塞顯身手建立功勳。
楛木箭和強弓從不離身,下苦功練就了一身武藝。
拉開弓如滿月左右射擊,一箭箭中靶心不差毫厘。
抬手就能射中飛馳而來的東西,俯身就能打碎箭靶。
他靈巧敏捷賽過猿猴,又勇猛輕疾如同豹螭。


聽說國家邊境軍情緊急,侵略者一次又一次進犯內地。
告急信從北方頻頻傳來,遊俠兒催戰馬躍上高堤。
隨大軍平匈奴直搗敵巢,再回師掃鮮卑驅逐敵騎。
上戰場麵對著刀山劍樹,從不將安和危放在心裏
連父母也不能孝順服侍,更不能顧念那兒女妻子。
名和姓既列上戰士名冊,早已經忘掉了個人私利。
為國家解危難奮勇獻身,把死亡看得像回家一樣平常。

提示

這首詩描寫和歌頌了邊疆地區一位武藝高強又富有愛國精神的青年英雄。借以抒發作者的報國之誌。本詩中的英雄形象,既是詩人的自我寫照,又凝聚和閃耀著時代的光輝,為曹植前期的重要代表作品。 青春氣息濃厚。

詩歌以曲折動人的情節,塑造了一個性格鮮明、生動感人的青年愛國英雄形象。開頭兩句以奇警飛動之筆,描繪出馳馬奔赴西北戰場的英雄身影,顯示出軍情緊急,扣動讀者心弦;接著以"借問"領起,以鋪陳的筆墨補敘英雄的來曆,說明他是一個什麽樣的英雄形象;"邊城"六句,遙接篇首,具體說明"西北馳"的原因和英勇赴敵的氣概。末八句展示英雄捐軀為國、視死如歸的崇高精神境界。

賞析三

從漢獻帝建安到魏文帝黃初年間?196-226?,是中國詩歌史上的一個黃金時代。由於曹氏父子的提倡,漢樂府詩"感於哀樂,緣事而發"的現實主義精神得到了繼承和發揚。一批身經亂離,目擊苦難而又肯正視現實的詩人,不但把社會真象攝入筆底,而且注入自己的真切感情。這一時期,最有價值的文學作品,除了那些反映戰亂和人民苦難的篇什外,就是抒發渴望為國家建功立業的理想抱負的篇章。

這方麵的代表作當屬曹操的《龜雖壽》和曹植的《白馬篇》。如果說《龜雖壽》是一位"幽燕老將"的"壯士之歌"的話,那麽《白馬篇》則是一位英雄少年的"理想之歌"。詩中塑造了一位武藝精絕、忠心報國的白馬英雄的形象。

賞析二

曹植的這首樂府詩可分四節來理解其內容。第一節,從開頭至“幽並遊俠兒”,概寫主人公遊俠兒英俊豪邁的氣概;第二節,從“少小去鄉邑”到“勇剽若豹螭”,補敘遊俠兒的來曆和他超群的武藝;第三節,從“邊城多警急”到“左顧淩鮮卑”,寫遊俠兒在戰場上衝鋒陷陣、奮勇殺敵的英雄事跡;第四節,從“棄身鋒刃端”至結束,寫遊俠兒棄身報國、視死如歸的崇高思想境界。全詩塑造了一個武藝高強又充滿愛國情感的遊俠形象。

作品運用了鋪陳的筆法。這正是樂府詩突出的藝術特點。如詩中寫遊俠兒的武藝:“控弦破左的,右發摧月支。仰手接飛猱,俯身散馬蹄。”“左的”、“月支”、“馬蹄”,都是練習射箭的靶子,作者這樣鋪陳地寫,就從左、右、上、下不同的方位表現了他高強的射箭本領。再如寫他的戰功:“羽檄從北來,厲馬登高堤。長軀蹈匈奴,左顧淩鮮卑。”“羽檄”就是命令,他聞風而動,立即投入浴血的戰鬥當中。他平定了邊亂,保住了四境的安全。

賞析四

此詩以曲折動人的情節描寫邊塞遊俠兒捐軀赴難、奮不顧身的英勇行為,塑造了邊疆地區一位武藝高超、渴望衛國立功甚至不惜犧牲生命的遊俠少年形象,表達了詩人建功立業的強烈願望。

開頭兩句以奇警飛動之筆,描繪出馳馬奔赴西北戰場的英雄身影,顯示出軍情緊急,扣動讀者心弦;接著以“借問”領起,以鋪陳的筆墨補敘英雄的來曆,說明他是一個什麽樣的英雄形象;“邊城”六句,遙接篇首,具體說明“西北馳”的原因和英勇赴敵的氣概。末八句展示英雄捐軀為國、視死如歸的崇高精神境界。全詩風格雄放,氣氛熱烈,語言精美,稱得上是情調兼勝,詩中的英雄形象,既是詩人的自我寫照,又凝聚和閃耀著時代的光輝。

賞析

這是羈旅懷鄉之作。離家久遠,目睹旅館門外的漁船即加以豔羨。幽恨鄉愁、委實淒絕。頸聯“遠夢歸侵曉,家書到隔年”意思曲折多層,實乃千錘百煉的警句。

首聯起,直接破題,點明情境,羈旅思鄉之情如怒濤排壑,劈空而來。可以想見,離家久遠,獨在異鄉,沒有知音,家書也要隔年才到,此時孤客對寒燈,濃厚深沉的思鄉之情油然而生,必會陷入深深的憂鬱之中。“凝情自悄然”是此時此地此情此景中抒情主人公神情態度的最好寫照:靜對寒燈,專注幽獨,黯然傷神,將詩人的思念之情寫到極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