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天子·詠喇叭

[明代] 王磐 [简体]

喇叭,嗩呐,曲兒小腔兒大。官船來往亂如麻,全仗你抬聲價。(嗩呐 一作:鎖呐; 聲價 一作:身價)
軍聽了軍愁,民聽了民怕。哪裏去辨甚麽真共假?
眼見的吹翻了這家,吹傷了那家,隻吹的水盡鵝飛罷!

譯文及注釋

譯文
喇叭和嗩呐,吹的曲子雖短,聲音卻很響亮。官船來往頻繁亂如麻,全憑借你抬高名譽地位。
軍隊聽了軍隊發愁,百姓聽了百姓害怕。哪裏會去辨別什麽真和假?
眼看著使有的人家傾家蕩產,有的人家元氣大傷,直吹得江水枯竭鵝飛跑,家破人亡啊!

譯文二
喇叭鎖呐嗚嗚哇哇,曲子很短聲音大。官船來往亂如麻,全憑你來抬聲價。
軍隊聽了軍隊愁,百姓聽了百姓怕。能到哪裏去分真和假?
眼睜睜吹翻了這家,吹傷了那家,隻吹得江水枯竭鵝飛,民窮財盡啊!

主旨

表麵上引用喇叭和嗩呐,實際上借物抒懷,諷刺和揭露了明代宦官狐假虎威,殘害百姓的罪惡行徑,表達了人民的痛恨情緒。

賞析

小令第一層說喇叭、嗩呐的特征是“曲兒小腔兒大”,寫宦官集團小人得誌氣焰十分器張的情狀,生動傳神。“曲兒小”,暗示宦官乃宮中奴仆,本沒有參政的資格,也可理解為其所作所為完完全全是小人行徑。“腔兒大”,指宦官很不正常地占據要津後的得意忘形,耀武揚威。曲兒小腔兒大是喇叭、嗩呐的特征。本事很小、官腔十足是宦官的特征。

句中的“小”和“大”互為反村,給人的印象極其鮮明,是對宦官的嘲諷和蔑視,表達效果十分突出。

創作背景

這支曲創作於明武宗正德年間(1506—1521年),當時宦官當權,在交通要道運河上,他們往來頻繁,每到一處就耀武揚威,魚肉百姓。詩人王磐家住運河邊的高郵縣,目睹宦官的種種惡行,寫了這支《朝天子》,借詠喇叭,揭露宦官的罪行,反應這個時期的社會黑暗現實。

參考資料:
1、《朝天子·詠喇叭》賞析.人民教育出版社[引用日期2014-04-9]
賞析二

這首散曲作於明代武宗正德年間,它真實地反映了當時宦官裝腔作勢地醜惡麵目,同時也揭露了他們給人民帶來的深重災難。據蔣一葵《堯山堂外記》中載:“正德間閹寺當權,往來河下無虛日,每到輒吹號頭,齊征夫,民不堪命,西樓乃作《詠喇叭》以嘲之。”從這裏,我們可以看出王磐作這首散曲的用意。

從寫作上看,這首散曲可分為三層。前六句狀物,其中“曲兒小”二句抓住“喇叭”,“嗩呐”的特征,通過“曲兒”的“小”和“腔兒”的“大”的對比描寫,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曲兒”本來很小,很細,但是聲音經過“腔兒”的放大,就能傳揚四方。這裏借“曲兒小,腔兒大”來比喻宦官出行的形態,諷刺宦官,貌合神投。宦官原屬宮廷中供使喚的奴才,地位本來低下,卻倚仗帝王的寵信大擺威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