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苑荒台楊柳新,菱歌清唱不勝春。
隻今惟有西江月,曾照吳王宮裏人。
譯文
曾經的歌台,曾經的舞榭,曾經的園林,曾經的宮殿,如今都已經荒廢,隻有楊柳葉兒青青,還有那湖中的采菱女在清唱著青春永恒的歌謠。
誰還記得吳王夫差的事兒呢?隻有那城西河中的明月,曾經照耀過吳王宮殿,照耀過在宮中燈紅酒綠的人。
注釋
蘇台:即姑蘇台,故址在今江蘇省蘇州市西南姑蘇山上。覽:觀覽。
舊苑:指蘇台。苑:園林。
菱歌:東南水鄉老百姓采菱時唱的民歌。清唱:形容歌聲婉轉清亮。
吳王宮裏人:指吳王夫差宮廷裏的嬪妃。
此詩興由“蘇台覽古”而起,抒發古今異變,昔非今比的感慨,則今日所見之苑囿台榭,已非昔日之苑囿台榭;今日苑囿台榭的楊柳青青,無邊春色,不僅令人想起它曾有過的繁華,更令人想起它曾經曆過的落寞。起句的“舊苑荒台”,以極衰颯之景象,引出極感傷的心境;而“楊柳新”,又以極清麗的物色,逗引起極愉悅的興會。
前者包含著屬於曆史的巨大傷痛,讓人不由去作深沉的反省;後者又顯示出大自然無私的賜予,召喚著人們去追求、去享受、及時行樂。第二句,繼續對這種感受作進一步烘托。由柳岸湖中傳來一曲曲悠揚悅耳的江南小調,更為這人世間不盡的春花春月增添了無限的柔情蜜意。不勝,猶不盡。“不勝春”三字,似乎將人們的歡樂推向了極致。
唐天寶(唐玄宗年號,742—756)初年,李白遊姑蘇台時做此詩,通過對姑蘇台今昔變化的描寫,表達作者對昔盛今衰的感慨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