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靈筵手巾

[五代] 李煜 [简体]

浮生共憔悴,壯歲失嬋娟。
汗手遺香漬,痕眉染黛煙。

標簽:
譯文及注釋

譯文
這一生與妻子共同分擔著國難的痛苦以至於讓人憔悴,正值壯年卻又遇上喪妻之痛。
手巾上猶可嗅到妻子生前所用香膏的氣味,畫眉的黛煙也在手巾上留下了點點斑痕。

注釋
靈筵:供亡靈的幾筵。人死後,生者為祭奠死者而設立的幾案,用以供奉靈位、衣物與酒食。
手巾:即毛巾,又稱拭手巾、淨巾,是擦拭臉手皮膚的日常用品。在中國,手巾自古即被使用,後禪林備之於僧堂、浴室、後架等供大眾使用。
浮生:指人生在世,虛浮不定,故稱為“浮生”。

賞析

靈筵,即供奉亡靈的幾筵。《梁書·止足傳·顧憲之》:“不須常施靈筵,可止設香燈,使致哀者有憑耳。” 北齊 顏之推 《顏氏家訓·終製》:“靈筵勿設枕幾,朔望祥禫唯下白粥清水幹棗,不得有酒肉餅果之祭。” 王利器 集解:“靈筵,供亡靈之幾筵,後人又謂之靈牀,或曰儀牀。”

李後主十八歲時,納絕代佳人、多藝才女昭惠為後,其婚姻之美滿,伉儷之情深,才子佳人之意切,都是令人豔羨的。然而這對多愁善感的伴侶,在夫妻生活之外,卻也有著因時移世變、國祚日衰而帶來的諸多不順心之事,當然也就難免“共憔悴”了。而尤其是年值“壯歲”,按常理,夫妻倆正當精力充沛,正該琴瑟調和,相依相傍,誰知竟疫從天降,絕症襲來,無情地奪走了與自己朝夕相處、形影相隨的“嬋娟”。

創作背景

這是一首悼亡詩,是為悼念昭惠皇後而作,寫作時間是在宋太祖幹德二年(964)冬昭惠後剛逝世後。

參考資料:
1、[南唐]李煜著.《李煜集》:三晉出版社,2008年:77頁
賞析二

“浮生共憔悴,壯歲失嬋娟。”詩的起句總歎這生的虛浮無定,難以把握,無論願意不願意,生命還得繼續,所以活著就已經是一種無奈。而這無奈的這生本來就已經令這悲哀,何況正在壯歲之年,又失去了相依相倚的妻子,這餘下的這生途程將會是多麽的漫長,多麽的難行。詩中以“嬋娟”代指妻子,以見妻子的青春美好,也就愈見痛失愛妻的深情。然後筆調一轉,拈出手巾點題。

手巾是古代女子的隨身之物,攥在手中,用以拭汗,用以掩笑,用以擦去淚水,用以生風借涼,不可須臾而離。詩的首二句抒寫悲痛,就這生落筆,有一種從根上說起的本質意味,起點既高,落筆滔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