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十五日看潮五絕

[宋代] 蘇軾 [简体]

定知玉兔十分圓,化作霜風九月寒。
寄語重門休上鑰,夜潮流向月中看。

萬人鼓噪懾吳儂,猶似浮江老阿童。
欲識潮頭高幾許?越山渾在浪花中。

江邊身世兩悠悠,久與滄波共白頭。
造物亦知人易老,故叫江水向西流。

吳兒生長狎濤淵,冒利輕生不自憐。
東海若知明主意,應教斥鹵變桑田。

江神河伯兩醯雞,海若東來氣吐霓。
安得夫差水犀手,三千強弩射潮低。

標簽: 寫水
譯文及注釋

譯文
準知道今晚的月亮十分團圓,江潮欲來秋風已帶著九月的清寒。
寄語九重天門請不要上鎖,我要留住月色把夜潮觀看。

江潮如萬軍擊鼓呼叫,壯大的聲威使吳人震恐驚嚇,就好像當年王濬率領著水兵順流東下。
要知道潮頭有多麽高,連越山都完全被吞沒在浪花。

我身世悠悠如同江水起起落落,長此以往也像滄海波濤那樣白頭浪人。
造物者也知道人是很容易老去的,所以讓那江水向西流。

吳地男兒生長在江邊十分喜愛江海波濤,貪得官中利物冒險踏波而不知警戒。
海神若知道當代君王的意旨,應該讓海邊鹽鹵之地變成肥沃的桑田。

江神河伯泛起微波不過是兩隻小蠓蟲而已,海神挾帶潮水洶湧東來氣勢真如吞吐虹霓。
哪兒能找到吳王夫差的兵士個個身穿水犀甲衣?三千支強勁的弓箭,定把高高的潮頭射低。

創作背景

這五首錢塘看潮七絕,是蘇軾作於宋神宗熙寧六年(1073年)中秋,作者當時任杭州通判。每當農曆八月十五日至十八日,潮勢洶湧澎湃,比平時大潮更加奇特,潮頭如萬馬奔騰,山飛雲走,撼人心目。曆代詩人,多有題詠。蘇軾這組七絕,是其中的名作。

參考資料:
1、馬祖熙 等.宋詩鑒賞辭典.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87:355-359
2、陳邇冬.蘇軾詩選.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84(第二版):92-93
賞析

第一首開頭兩句:“定知玉兔十分圓,已作霜風九月寒。”首句點明中秋。“月到中秋分外明。”這一年中秋,適逢晴朗,所以作者預知月亮會很圓,心情也倍加欣喜。次句寫晴秋的夜晚,風裏帶有霜氣,雖在仲秋,因地近錢塘江入海之口,已有九月的寒意。作者設想在月夜看潮,海濱一定是比較清冷的,而景象一定也更加奇妙。三四兩句:“寄語重門休上鑰,夜潮留向月中看。

”作者此時住在郡齋,所以招呼管門的小吏說:“這重門休得上鎖,我將要在月夜看潮呢!”白居易有憶杭州詞:“山寺月中尋桂子,郡亭枕上著潮頭。”(《憶江南》)蘇軾和白居易不同,他要親臨海塘看取潮勢,並在中秋月夜看潮,這興致比白居易的“郡亭枕上看潮頭”顯得更高了。這一首隻是作出看潮的打算,是一組詩的開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