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間即事

花枝已盡鶯將老,桑葉漸稀蠶欲眠。
半濕半晴梅雨道,乍寒乍暖麥秋天。
村壚沽酒誰能擇,郵壁題詩盡偶然。
方寸怡怡無一事,粗裘糲食地行仙。

標簽: 田園
譯文及注釋

譯文
枝頭的花已經開敗,鶯啼的聲音也漸漸稀殘;桑樹上葉子漸漸稀疏,蠶也作繭三眠。
梅雨的道路總是忽幹忽濕,麥收時節天氣常常乍暖乍寒。
我在小村的酒店停下,喝著薄酒,沒有選擇的餘地;在旅店的牆上題詩,也隻是偶然。
隻要心境怡然,全然沒有塵俗雜事;即使天天粗衣淡飯,也悠閑自樂宛如神仙。

注釋
乍寒乍暖:忽冷忽熱。
麥秋:麥收,糧食成熟為秋。
村壚(lú):鄉村酒店。
郵:驛站、旅舍。
方寸:指心。
怡怡:和悅順從。
粗裘(qiú):粗布衣服。
糲(lì)食:粗米飯。
地行仙:原是佛典中記載的長壽佛,後指人間安樂長壽的人。

創作背景

這首詩的具體創作時間不詳。黃公度以狀元步入仕途,因不願阿附奸相秦檜而罷官,後又因作《分水嶺》詩被流放。這首詩是寫羈旅行役中所見所感,借景物抒發自己恬然自適情懷以及隨遇而安的處事觀。

參考資料:
1、李元強,盧晉.宋詩鑒賞辭典.上海市:上海市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08:361-362
賞析

這是一首紀行述懷之作。詩寫旅途所見,刻畫了江南初夏的田園風光,描述了恬淡閑適的行旅生活,通過景物的描寫,抒發自己閑適容與的心情及隨遇而安的處世觀,每聯以兩句分寫兩個側麵,合成一層意思,相互襯托,得體物抒情的真趣。

起句“花枝已盡鶯將老”就選用富有時令特色的景物,點明了季節。此中未遣一字表示感情,但已含有對韶華易逝的惋惜之情。次句又轉換鏡頭,映出“桑葉漸稀”的畫麵。“漸稀”並非凋零,而是被采摘殆盡,這說明蠶要進入不食不動的眠期了。“蠶欲眠”以季節性和地區性的特點,形象地顯示了詩人在初夏行經江南農村的情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