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薩蠻·詠足

[宋代] 蘇軾 [简体]

塗香莫惜蓮承步。長愁羅襪淩波去。隻見舞回風,都無行處蹤。
偷穿宮樣穩,並立雙趺困。纖妙說應難,須從掌上看。

標簽: 抒情
譯文及注釋

譯文
道路留香不吝惜美女的腳步,久久斂束著絲羅襪如在水波上走。隻見她那舞步如旋風,都不留下步履蹤跡。
暗暗地穿著宮廷樣式的鞋適合走路穩健,而並立兩腳行路就困難。你說纖細美妙到何種程度,該是很難。要說“纖妙”,必須把婦女托在手掌上去看她的腳。

注釋
菩薩蠻:詞牌名。
詠足:詠婦女的小腳。
塗:道路,通途。
蓮承步:《南史·齊紀下·廢帝東昏侯》:又鑿金為蓮華以帖地,令潘妃行其上,曰:此步步生蓮華也。後世稱婦女之小腳為“三寸金蓮”。

創作背景

中國古代婦女纏足始於南唐而盛行於宋代,人們認為婦女的腳纏得越小越美。自上而下,漸成風氣。宋英宗熙寧六年(1073年)春,蘇軾在太常博士直史館杭州通守任上,作該詞披露北宋社會這一陋習。

參考資料:
1、朱靖華、饒學剛、王文龍、饒曉明.曆代名家詞新釋輯評叢書蘇軾詞新釋輯評.北京:中國書店出版社,2007年1月:132-135
賞析

上片描繪侍妓或歌妓的小腳步態。“審美理想滲透於審美感受之中,主宰著一定民族、一定時代、一定階級的審美趣味、風尚和趨向。。”蘇軾寫作該詞所帶的審美傾向也不例外。“塗香莫惜蓮承步,長愁羅襪淩波去”,特寫侍妓或歌妓輕飄的步姿。蓮上“承步”,“羅襪淩波”,如洛水女神飄在水麵上。中國古代愛戀民歌就是承襲這種小腳美的審美觀來吟詠“蓮承步”,“羅襪淩波”的。“隻見舞回風,都無行處蹤”,特寫輕飄的舞姿。

正因為腳小舞起來就顯得輕盈多了。飛舞起來如“回風”一般,且不留下腳印。對於這種迅疾輕盈的舞姿,蘇軾是帶著讚美的態度來評判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