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望山頭,看亂雲急雨,倒立江湖。不知雲者為雨,雨者雲乎?長空萬裏,被西風變滅須臾。回首聽月明天籟,人間萬竅號呼。
誰向若耶溪上,倩美人西去,麋鹿姑蘇?至今故國人望,一舸歸歟。歲雲暮矣,問何不鼓瑟吹竽?君不見王亭謝館,冷煙寒樹啼烏!
秦望山頭,看亂雲急雨,倒立江湖。不知雲者為雨,雨者雲乎?長空萬裏,被西風變滅須臾。回首聽月明天籟,人間萬竅號呼。
誰向若耶溪上,倩美人西去,麋鹿姑蘇?至今故國人望,一舸歸歟。歲雲暮矣,問何不鼓瑟吹竽?君不見王亭謝館,冷煙寒樹啼烏!
譯文
看秦望山上亂雲飛渡,暴雨傾注,猶如江湖倒瀉下來。不知道是雲化為雨,還是雨化為雲?萬裏長空,西風勁吹,烏雲瞬間變幻消失。回首傾聽明月星夜天籟長鳴,人間萬千洞穴的呼號似山崩雷震!
是誰將若耶溪畔的美女西施獻給吳王,導致吳國滅亡,隻剩下麋鹿出沒在姑蘇台?至今越國人仍盼望西施坐船歸來。
一年已到年底了,何不演奏樂器以示歡樂?難道君看不見古代王、謝望族的亭台樓閣,而今隻剩凋殘的樹木,寒煙清冷,孤寂的烏鴉仍在呼喚著離魂!
這首詞的上片重在寫景,通過寫 景來抒情說理,寓理於景,寓情於景。景、情、理渾融一體。“秦望山頭,看亂雲急雨,倒立江湖。不知雲者為雨,雨者雲乎?”開篇直截了當,寫登高望遠所見。“秦望山”,因秦始皇南巡時曾登此山觀大海,祭大禹,故名。“亂雲急雨,倒立江湖。不知雲者為雨,雨者雲乎?”烏雲翻滾,暴雨如注,給人翻江倒海一樣的感覺。一時煙雨茫茫一片,分不清哪個是雲,哪個是雨。
“亂”“急”“倒立”“不知”等詞語寫出了狂風暴雨的駭人氣勢和壯觀景象。“不知雲者為雨,雨者雲乎”,語出《莊子·天運》:“雲者為雨乎?雨者為雲乎?”莊子的意思是雲興雨至乃自然之理,沒有什麽意誌和力量的驅使。作者引用此語除了突出狂風暴雨的凶猛氣勢外,也有狂風暴雨是自然現象這個意思。但是,老子說過“飄風不終朝,驟雨不終日”,這不,剛才還是狂風暴雨,現在天氣就變成了“長空萬裏,被西風變滅須臾。
“歲雲暮矣,問何不鼓瑟吹竽?”在詞的收尾部分,作者首先以設問的語氣提出問題:一年將盡了,為什麽不鼓瑟吹竽歡樂一番呢?《詩經》的《小雅·鹿鳴》:“我有嘉賓,鼓瑟吹笙。”又《唐風·山有樞》:“子有酒食,何不日鼓瑟?且以喜樂,且以永日。” 作者引《詩》說出了歲晚當及時行樂的意思,接著又以反問的語氣作了回答:“君不見、王亭謝館,冷煙寒樹啼烏。”舊時王、謝的亭館已經荒蕪,已無可行樂之處了。
東晉時的王、謝與會稽的關係也很密切,“王亭”,指王羲之修禊所在的會稽山陰之蘭亭;謝安曾隱居會稽東山,有別墅。這些舊跡,眼前是隻有“冷煙寒樹啼烏”點綴其間了。
公元1203年(宋寧宗嘉泰三年),辛棄疾被重新起用。據《寶慶會稽續誌》,為六月十一日到任,同年十二月二十八日即奉召赴臨安,次年春改知鎮江府,故知登蓬萊閣之舉,必在嘉泰三年的下半年,另據詞中“西風”、“冷煙寒樹”等語,可斷定是作於晚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