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芳過後西湖好,狼籍殘紅,飛絮濛濛。垂柳闌幹盡日風。
笙歌散盡遊人去,始覺春空。垂下簾櫳,雙燕歸來細雨中。
譯文
百花凋零之後西湖的景致依然很美,殘花輕盈飄落,點點殘紅在紛雜的枝葉間分外醒目,飛揚的柳絮好似細雨迷蒙。垂落的楊柳縱橫交雜,在和風中隨風飄蕩,搖曳多姿。
笙簫歌聲漸漸消歇,遊人也已盡興散去,才開始覺春日空寂。回到居室,等待著燕子的來臨,隻見雙燕從蒙蒙細雨中歸來,這才放下簾櫳。
注釋
群芳過後:百花凋零之後。群芳,百花。西湖:指潁州西湖,在今安徽阜陽西北,穎水和諸水匯流處,風景佳勝。
狼籍殘紅:殘花縱橫散亂的樣子。殘紅,落花。狼籍,同“狼藉”,散亂的樣子。
濛濛:今寫作“蒙蒙”。細雨迷蒙的樣子,以此形容飛揚的柳絮。
闌幹:橫斜,縱橫交錯。
笙歌:笙管伴奏的歌筵。散:消失,此指曲樂聲停止。去:離開,離去。
簾櫳:窗簾和窗欞,泛指門窗的簾子。
這是歐陽修晚年退居潁州時寫的十首《采桑子》中的第四首,抒寫了作者寄情湖山的情懷。雖寫殘春景色,卻無傷春之感,而是以疏淡輕快的筆墨描繪了潁州西湖的暮春景,創造出一種清幽靜謐的藝術境界。而詞人的安閑自適,也就在這種境界中自然地表現出來。情景交融,真切動人。詞中很少修飾,特別是上下兩片,純用白描,卻頗耐尋味。
這首詞是歐陽修晚年居住的潁州西湖的暮春景象,從而表現了作者異常的、幽微的心理狀態。
“群芳過後西湖好,狼藉殘紅,飛絮濛濛,垂柳闌幹盡日風。”這首詞上闋是說,雖說是百花凋落,暮春時節的西湖依然是美麗的,殘花輕盈飄落,點點殘紅在紛雜的枝葉間分外醒目;柳絮飄舞,柳枝在和風中隨風飄蕩,在和煦的春風中,怡然自得,整日輕拂著湖水。
本詞作於公元1071年(熙寧四年),這年六月,歐陽修以太子少師的身份辭職,回到潁州。暮春時節來到西湖遊玩,心生喜悅而作《采桑子》十首。本詞即是其中之一。
這首詞,上片描繪載酒遊湖時船中絲竹齊奏、酒杯頻傳的熱鬧氣氛。下片寫酒後醉眠船上,俯視湖中,但見行雲在船下浮動,使人疑惑湖中別有天地。整首詞寓情於景,寫出了作者與友人的灑脫情懷。下片寫醉後俯視湖水,隻見白雲朵朵,飄於船下。船在移動,雲也在移動,似乎人和船在天上飄飛。“空水澄鮮”一句,本於謝靈運《登江中孤嶼》詩“雲日相暉映,空水共澄鮮”,言天空與湖水同是澄清明淨。這一句是下片的關鍵。
兼寫“空”、 “ 水”,綰合上句的“雲”與“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