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音者誠希,念子不能別。
行行天未曉,攜酒踏明月。
譯文
世上能了解自己的人實在在太少了,正因我想起了你,使我不忍心與你分別。
離別前的夜晚,我們能攜著手走啊走,夜深了,我們仍踏在滿地皎瀠的月光中談心。
注釋
知音:知己的朋友。相傳古代伯牙善鼓零,其友鍾子期善聽琴能從琴音中知其心誌。鍾子期死,伯牙不複鼓琴,痛無知音。此詩中亦指韓愈的文章知己。希:同“稀”。
念子:想念你。不能別:不忍心分別。
行行:指來回一起踱步不停。
攜(xié)手: 用以表現朋友之間的親密的關係。
首句開門見山,喊出一聲感慨,歎人間知音難覓,其勢如飛瀑直下,讓人直覺晴天聞雷,立刻驚警。在這句詩裏,詩人采用典中典之法,首先化用了南朝文人劉勰之語。
詩人又溶人了春秋戰國時俞伯牙、鍾子之“高山流水”識知音的典故。伯牙所念,子之心明。俞伯牙用琴聲表達了他像高山一樣雄偉屹立於天地之間的人格形象,像大海一樣浩渺縱橫於宇宙之間的胸襟氣度,而鍾子之的情操和智慧,恰好同他產生了共鳴和契合,於是二人成了知音。
貞元十四年(798年)韓愈與孟郊、李翱在汴州會晤。三位文士相聚汴府,自有講文論道、詩酒酬唱的快意事。但孟郊別有愁懷,不得不離汴南歸。臨行前,韓愈寫了《知音者誠希》這首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