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音者誠希》賞析

首句開門見山,喊出一聲感慨,歎人間知音難覓,其勢如飛瀑直下,讓人直覺晴天聞雷,立刻驚警。在這句詩裏,詩人采用典中典之法,首先化用了南朝文人劉勰之語。

詩人又溶人了春秋戰國時俞伯牙、鍾子之“高山流水”識知音的典故。伯牙所念,子之心明。俞伯牙用琴聲表達了他像高山一樣雄偉屹立於天地之間的人格形象,像大海一樣浩渺縱橫於宇宙之間的胸襟氣度,而鍾子之的情操和智慧,恰好同他產生了共鳴和契合,於是二人成了知音。

然而子之既死,伯牙絕弦。詩人溶入此典正是為抒發“欲將心事付瑤琴,知音少,弦斷有誰聽”(嶽飛詞)之慨。這典中之典,不僅讓這句詩內容大大增量,而且還讓詩人感慨的語氣大大加重。特別是這樣的詩句出自韓愈這樣一個在政壇和文壇上均屬頂級人物之口,再聯想到他獨特的身世和遭遇,就更覺得這一聲感慨有雷霆萬鈞之力。

這首詩寫詩人與知心朋友孟郊不忍離別,隻好踏著滿地的月色,徹夜相敘。道出知音難尋,依依惜別之情。寥寥四句詩,寫出惜別情感,生動真切,極富感染力。

參考資料:
1、馬大品.曆代贈別詩選:書目文獻出版社,1991年03月北京第1版:128頁
2、陳秉智,陳紅濤,陳洪海著.寂寞長亭 唐人別離之美:九州出版社,2012.07:189

原文《知音者誠希》

[唐代] 韓愈

知音者誠希,念子不能別。
行行天未曉,攜酒踏明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