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二年元旦

[近現代] 魯迅 [简体]

雲封高岫護將軍,霆擊寒春滅下民。
到底不如租界好,打牌聲裏又新春。

標簽: 愛國
譯文及注釋

譯文
雲霧彌膜籠罩住高山峻嶺,將軍們躲進岩洞發號施令;國民黨戰機轟炸把村落移位平地,遭受殺戮的全是無辜百姓。
上海的租界依然歌舞升平,沒有轟炸用不著膽戰心驚;吃炮了牛排色翅紅茶綠酒,打牌聲裏混過了又一新春。

注釋
二十二年:指民國二十二年,即1933年。《魯迅日記》1933年1月26日:“又戲為鄔其山生書一箋(雲封勝境護將軍)……已而毀之,別錄以寄靜農。鄔其山,即內山完造;靜農,即台靜農。
雲封:雲霧彌漫、籠罩的意思。高岫(xiù):山峰、山巒。暗指江西廬山。護:保護。將軍:指國民黨蔣介石。1932年5月,蔣介石在廬山設立“剿共”總部,親任總司令,召開反共會議,動員五十萬軍隊,進行第四次反革命“圍剿”。

創作背景

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日軍占領了東北二省。1932年“一·二八”事變後,國民政府代表和日本簽訂了喪權辱國的上海停戰協定。麵對國民政府的“攘外必先安內”的政策和不抵抗,國民政府官員的爭權奪勢、腐敗和對民眾的壓製,以及上海十裏洋場、租界內人們的醉生夢死,魯迅有感而發,寫下了此詩。

參考資料:
1、林偉.魯迅詩歌注析:浙江大學出版社,2014年:107頁
賞析

這首詩,開頭一聯是對偶,“護將軍”和“滅下民”相對,正說明“滅下民”的罪魁禍首是那個“將軍”,是那個在雲封高岫上的“將軍”,矛頭指向國民黨首腦蔣介石,是極為有力的。“高岫”原作“勝境”,“勝境”隻指名勝風景,顯不出是廬山,改作“高岫”,就把廬山突出出來了。“霆落”改成“霆擊”,用“落”是從上而下,用“擊”是有意的轟擊,又突出“滅下民”的罪惡。

“戮下民”是屠戮下民,改為“滅下民”,是殲滅百姓,有全部消滅的意思,更其顯出他們的罪惡用心。“到底”原作“依舊”,依舊是照舊,不如到底的更為有力。從這些地方,可以看出作者魯迅推敲修改的功夫,使得用詞更為精確有力,更為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