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首詩,開頭一聯是對偶,“護將軍”和“滅下民”相對,正說明“滅下民”的罪魁禍首是那個“將軍”,是那個在雲封高岫上的“將軍”,矛頭指向國民黨首腦蔣介石,是極為有力的。“高岫”原作“勝境”,“勝境”隻指名勝風景,顯不出是廬山,改作“高岫”,就把廬山突出出來了。“霆落”改成“霆擊”,用“落”是從上而下,用“擊”是有意的轟擊,又突出“滅下民”的罪惡。“戮下民”是屠戮下民,改為“滅下民”,是殲滅百姓,有全部消滅的意思,更其顯出他們的罪惡用心。“到底”原作“依舊”,依舊是照舊,不如到底的更為有力。從這些地方,可以看出作者魯迅推敲修改的功夫,使得用詞更為精確有力,更為生動。
“到底不如租界好”是有力的諷刺。在國民政府實施轟炸、屠殺人民的時候,托庇於洋人勢力的租界上的高等華人,還在醉生夢死,尋歡作樂,所以也對他們進行諷刺。詩人以強烈的諷刺,揭露了國民政府在日本侵略者步步進逼,國難當頭之際,卻抱著“不抵抗主義”,挾帶金銀財寶躲進租界,依然“方城為戲”,“麻雀取樂”,為非作歹。“住在租界裏的人是有福的”(《天上地下》),魯迅運用反語,指出了國民政府奴顏婢膝,甘當亡國奴,不以為恥,反以為榮的精神狀態。
這首詩的前兩句,寫景敘事,準確有力,飽含憤怒,後兩句,寓揭露於諷刺,以諷刺代怒斥,改“依舊為“到底”,更深刻地揭露了國民政府的本質。
- 參考資料:
- 1、洪橋 葉由.魯迅詩歌淺釋:江蘇人民出版社,1977年:127頁
- 2、周振甫.魯迅詩歌注:鳳凰出版傳媒集團,2006年:131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