酬朱監紀四輔

十載江南事已非,與君辛苦各生歸。
愁看京口三軍潰,痛說揚州十日圍。
碧血未消今戰壘,白頭相見舊征衣。
東京朱祜年猶少,莫向尊前歎式微。

標簽: 愛國
譯文及注釋

譯文
故國已經遠去十年了,處處物是人非,我和你辛苦遭逢,艱難生存在現今。
我想起京口三軍潰敗就愁悶,想起揚州血洗十日便內心萬分悲苦。
死國難的烈士們血灑疆場,那段曆史不可遽消,而此刻不得不麵對白頭早衰了。
你要學漢時朱祜,不要消沉與哀歎。

注釋
朱監紀四輔:朱四輔,明末秀才,在明時曾任監紀推官、監紀提刑,為詩人友人。
十載:指明亡已去十年。
揚州十日:指明亡後順治二年(1645)四月,清兵攻破揚州,在揚州城裏大肆屠殺淫掠的時候,有一個市民王秀楚躲在空屋中,活了下來。他把他在清兵破城前後十餘日中目睹之事,一一寫出,為《揚州十日記》。
碧血:碧是一種青綠色的美石,玉類。後常用以稱頌為國死難的人。

賞析

詩的首聯是大難之後的感喟之詞。“十載江南事已非,與君辛苦各生歸。”古人感歎世事變遷,常以物是人非相稱。而在這清初的十年中,經曆了生死交關的艱難曆程不僅人非、物非,事事皆非,詩人和朱四輔都是經過了曲折艱辛的“辛苦”歸程,九死一生,才得以“生歸”活著過來。回首往事,自心中升起一種沉痛悲涼的滄桑感。更尤有盛者,明清易代之際的曆史,尤其在江南一帶,是比任何改朝換代都更加慘絕人寰的。

頷聯是對曆史的沉痛回顧。“愁看京口三軍潰,痛說揚州十日圍。”明崇禎十七年(1644)三月,北京城破。五月,福王朱由崧稱帝,命史可法督師於揚州。由於南明朝廷昏庸,內訌不斷,致使清兵長驅南下。順治二年(1645)四月,清兵製造了“揚州十日”曆史事件。五月,南明弘光帝被俘,次年死。顧炎武這裏隻是指出了當時曆史最沉痛的一刻。

創作背景

顧炎武作此詩是在順治十年(1653),那吋明亡已十年了。顧炎武與朱四輔相酬,在滿懷的悲悼亡國之痛中,仍有一種“大海無平期,我心無絕時”(《精衛》)的堅定信念,詩人詠歎故國的淪亡時事的變遷,並以強烈的愛國激情與民族氣概與友人同勉。

參考資料:
1、傅德岷.湖北.中國華詩詞鑒賞辭典:湖北辭書出版社,2005: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