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亭

[唐代] 杜甫 [简体]

坦腹江亭暖,長吟野望時。
水流心不競,雲在意俱遲。
寂寂春將晚,欣欣物自私。
江東猶苦戰,回首一顰眉。

標簽: 愛國
譯文及注釋

譯文
天氣變暖,舒服仰臥在江邊的亭子裏,吟誦著《野望》這首詩。
江水緩緩流動,我卻心情平靜無意與世間競爭。雲在天上舒緩飄動,和我的意識一樣悠閑自在。
春天即將悄悄過去,然而我卻悲傷憂愁,萬物興盛,顯出萬物的自私。
江東依舊在進行艱苦的戰爭,我每一次回首都因為對國家的憂愁而皺眉。

注釋
坦腹:舒身仰臥,坦露胸腹。《晉書·王羲之傳》:“時太尉郗鑒使門生求女婿於(王)導,導令就東廂遍觀子弟。門生歸,謂鑒曰:‘王氏諸少並佳,然聞信至,鹹自矜持。惟一人在東床坦腹食,獨若不聞。’鑒曰:‘此正佳婿也!’訪之,乃羲之也,遂以女妻之。”
野望:指作者於上元二年(761)寫的一首七言律詩。
寂寂:猶悄悄,謂春將悄然歸去。
欣欣:繁盛貌。

賞析

詩中描寫在江邊小亭獨坐時的感受。前四句從表麵上看,詩人坦腹江亭,心情平靜,無意與流水相競;心情閑適,與白雲一樣舒緩悠閑,其心境並非那樣悠閑自在。五六句移情入景,心頭的寂寞,眾榮獨瘁的悲涼,通過嗔怪春物自私表露無遺。末二句直抒胸臆,家國之憂難排難遣。此詩表麵上悠閑恬適,實際則是一片焦灼苦悶。情理兼容,意趣盎然。

首句描寫表麵看上去和那些山林隱士的感情沒有很大的不同;然而一讀三、四兩句,區別卻是明顯的。晚春的季節,天氣已經變暖,詩人杜甫離開成都草堂,來到郊外,舒服仰臥在江邊的亭子,吟誦著《野望》這首詩。《野望》和《江亭》是同一時期的作品。

創作背景

這首詩寫於公元761年(上元二年)。公元760年(唐肅宗上元元年)夏天,杜甫逃避戰亂,隱居在成都草堂,生活暫時比較平靜安定。在悠閑的隱居生活中,還是忘不了國家的安危,陷入憂國憂民的愁緒中。此詩即是一次遊臨江之亭有感而作。

參考資料:
1、蕭滌非 等 .唐詩鑒賞辭典 :上海辭書出版社 ,1983 .
2、葛曉音 .杜甫詩選評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2 :110-1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