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亭》賞析

詩中描寫在江邊小亭獨坐時的感受。前四句從表麵上看,詩人坦腹江亭,心情平靜,無意與流水相競;心情閑適,與白雲一樣舒緩悠閑,其心境並非那樣悠閑自在。五六句移情入景,心頭的寂寞,眾榮獨瘁的悲涼,通過嗔怪春物自私表露無遺。末二句直抒胸臆,家國之憂難排難遣。此詩表麵上悠閑恬適,實際則是一片焦灼苦悶。情理兼容,意趣盎然。

首句描寫表麵看上去和那些山林隱士的感情沒有很大的不同;然而一讀三、四兩句,區別卻是明顯的。晚春的季節,天氣已經變暖,詩人杜甫離開成都草堂,來到郊外,舒服仰臥在江邊的亭子,吟誦著《野望》這首詩。《野望》和《江亭》是同一時期的作品。

從表麵看,“水流心不競”是說江水如此滔滔,好像為了什麽事情,爭著向前奔跑;而詩人卻心情平靜,無意與流水相爭。“雲在意俱遲”,是說白雲在天上移動,那種舒緩悠閑,與詩人的閑適心情完全沒有兩樣。仇兆鼇說它“有淡然物外、優遊觀化意”(《杜詩詳注》)是從這方麵理解的,但這隻是一種表麵的看法。

“水流心不競”,本來心裏是“競”的,看了流水之後,才忽然覺得平日如此棲棲遑遑,畢竟沒有意義,心中陡然冒出“何須去競”的一種念頭來。“雲在意俱遲”也一樣,本來滿腔抱負,要有所作為,而客觀情勢卻處處和詩人為難。在平時,原是極不願意“遲遲”的,詩人看見白雲悠悠,於是也突然覺得一向的做法未免是自討苦吃,應該同白雲“俱遲”才對了。

王維的詩“流水如有意”,“有意”顯出詩人的“無意”;杜甫的詩“水流心不競”,“不競”泄露了詩人平日的“競”。“正言若反”,在作者卻是不自覺的。

“寂寂春將晚”,帶出心頭的寂寞:“欣欣物自私”,透露了萬物興盛而詩人獨自憂傷的悲涼。這是一種融景入情的手法。晚春本來並不寂寞,詩人處境閑寂,移情入景,自然覺得景色也是寂寞無聊的了;眼前百草千花爭奇鬥豔,欣欣向榮,然而都與詩人無關,引不起詩人心情的欣悅,所以他就嗔怪春物的“自私”了。當然,這當中也不盡是他個人遭逢上的感慨,但正好說明詩人的心境並非是那樣悠閑自在的。寫到這裏,結合上聯的“水流”“雲在”,詩人的思想感情就已經表露無遺了。

杜甫寫此詩時,安史之亂未平。作者雖然避亂在四川,暫時得以“坦腹江亭”,到底還是忘不了國家安危的,因此詩的最後,就不能不歸結到“江東猶苦戰,回首一顰眉”,又陷入滿腹憂國憂民的愁緒中去了。杜甫這首詩表麵上悠閑恬適,骨子裏仍是一片焦灼苦悶。這正是杜甫不同於一般山水詩人的地方。

參考資料:
1、蕭滌非 等 .唐詩鑒賞辭典 :上海辭書出版社 ,1983 .
2、葛曉音 .杜甫詩選評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2 :110-112 .
3、張忠綱 .杜甫詩選 :中華書局 ,2004 :163-164 .

原文《江亭》

[唐代] 杜甫

坦腹江亭暖,長吟野望時。
水流心不競,雲在意俱遲。
寂寂春將晚,欣欣物自私。
江東猶苦戰,回首一顰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