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畹芳菲蘭佩好。空穀無人,自怨蛾眉巧。寶瑟泠泠千古調。朱絲弦斷知音少。
冉冉年華吾自老。水滿汀洲,何處尋芳草。喚起湘累歌未了。石龍舞罷鬆風曉。
譯文
用來作為佩飾是多麽美好!可空穀無人,叫我埋怨娥眉再巧誰個來瞧?琴瑟清脆奏出千古絕調,即便彈斷朱紅的絲弦,知音依舊稀少。
年華悄然流逝,我已經衰老。汀洲漲滿了江水,該到何處尋覓芳草?我隻能將屈原大夫喚醒,在石龍前邊歌邊。陣陣鬆風裏,不知不覺天已破曉。
注釋
雨岩:地名,在江西永豐縣西博山中。
石浪:雨岩的一塊巨石,長三十餘丈,狀甚怪;篇末“石龍”指此。
湘累:指屈原。冤屈而死叫“累”,屈原是投湖南汨羅江而死的,所以前人稱他為湘累。
本詞作於作者隱居信州(上饒)帶湖別墅前期。生活上的孤獨感和政治上的失意感促使詞人經常離開帶湖去上饒的群山之中尋幽探勝,以開釋愁懷,轉移精力,然而獨遊山水時的幽寂空虛又使他時時跌回到更加孤獨和失意的深淵中。此詞就是這樣一種精神狀態下的產物。
上闋,寫自己多年來受打擊、受壓抑和缺少政治知音的處境。
作者連用蘭佩芳菲、蛾眉空好、寶瑟弦斷這三個極富象征意義的詞,來表明自己雖有高尚的品質和過人的才幹,卻遭受南宋朝廷當權的主和派的嫉妒和排擠,長期投閑置散,無用武之地,而且知音寥寥,無人理解自己。不如意的處境使他首先想到的是“蕭條異代不同時”的千古知音屈原,所以開頭三句就化用屈原《離騷》與杜甫《佳人》詩意來表達自己與之相類的幽怨之懷。《離騷》雲:“餘既滋蘭之九畹兮,又樹蕙之百畝。
這首詞是辛棄疾晚年的作品,約寫於公元1203年。其時正是辛棄疾遭受誣陷、被彈劾落職後,心情處於極度苦悶的時期。生活上的孤獨感和政治上的失意感,促使他縱情山水,以開釋愁懷。然而獨遊山水的幽寂使他感覺到更加孤獨,獨遊山水的空虛喚起了失意的憂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