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聞杜宇

杜鵑日日勸人歸,一片歸心誰得知。
望帝有神如可問,謂予何日是歸期。

標簽: 思鄉
譯文及注釋

譯文
杜鵑鳴聲淒厲,每天都在勸我歸去。我的一片思鄉之情這樣深、這樣痛。
如果有誰知道望帝有靈,那麽可以問問他,希望他告訴我究竟何日是歸期。

注釋
杜宇:傳說中的古蜀國國王。
杜鵑:鳥名,又叫杜宇、子規、布穀鳥。相傳是古時蜀王望帝(名杜宇)的魂魄所化。其啼聲有兩個特點:一是連鳴不斷,似泣似訴淒厲悲涼,民間有“杜鵑啼嗚,泣血方止”的傳說;二是叫聲恰似在說“不如歸去”,因而人們又稱之為“催歸鳥”。
望帝:即遠古蜀王杜宇。
神:神靈。
謂:告訴。
予:我。

創作背景

謝枋得曾於德祐元年以江東提刑、江西招諭使知信州。不久,元軍破城,詩人親故先後遇害,唯有老母因年老免於一死。謝枋得飽嚐家破人亡之苦,在長期奔波逃亡的過程中,撫今傷昔,將國破家亡的沉重之感凝結於這首思鄉之作之中。

參考資料:
1、樂雲.唐宋詩鑒賞全典.武漢市:崇文書局, 2011:1228-1229
賞析

謝枋得此詩,抓住了杜鵑鳥啼聲的這些特點來抒寫自己的感情。其最成功之處在於用望帝的傳說來抒發自己徹骨的思歸之情,並把這種情緒描繪得纏綿往複,回腸蕩氣。

作者在二十八字的短短篇幅裏,高度地集中題材。全詩緊緊圍著一個人(作者自己)、一種物(杜鵑)、一件事(歸)展開。僅從字麵上來看,四句中有兩句出現了作者自己,兩句出現了杜鵑鳥,三句出現了“歸”字。進一步研讀,還發現其實四句都沒有離開這人、物、事三者。這種反複吟唱的寫法,類似民歌中的複遝,仿佛仍有“杜鵑催人歸,我歸,我歸,我歸……”的旋律不斷縈繞耳際,律感強烈,引起共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