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聞杜宇》賞析

謝枋得此詩,抓住了杜鵑鳥啼聲的這些特點來抒寫自己的感情。其最成功之處在於用望帝的傳說來抒發自己徹骨的思歸之情,並把這種情緒描繪得纏綿往複,回腸蕩氣。

作者在二十八字的短短篇幅裏,高度地集中題材。全詩緊緊圍著一個人(作者自己)、一種物(杜鵑)、一件事(歸)展開。僅從字麵上來看,四句中有兩句出現了作者自己,兩句出現了杜鵑鳥,三句出現了“歸”字。進一步研讀,還發現其實四句都沒有離開這人、物、事三者。這種反複吟唱的寫法,類似民歌中的複遝,仿佛仍有“杜鵑催人歸,我歸,我歸,我歸……”的旋律不斷縈繞耳際,律感強烈,引起共鳴。

全詩的結構也十分巧妙。詩的開篇先用杜鵑催歸起興,並連用“日日”二字,足見此鳥之殷勤多情,好像在說物有情而人無意。但接下來次句卻說,我的歸心如此急切,可惜無人知道,當然,杜鵑也是不理解我的。這樣一來便使起興鵑鳴反倒成了鋪墊,從而把作者思歸的情緒推向了高潮。三、四句在前兩句的基礎上進一步深化,使人與杜鵑之間形成直接聯係,用人向物發問的方式表達作者對歸期的盼望和對可能出現的永無歸期的憂慮。

通觀全詩,這種由物(勸歸)到人(思歸),再由人(問歸)到物(預示歸期),最後仍然歸結到人(歸期何時)的結構方式,在人、物、事三者之間構成循環不斷的關係,極符合作者所要表達的纏綿不絕、難解難斷的思想感情。

參考資料:
1、李元強,盧晉.宋詩鑒賞辭典.上海市:上海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08:441-443
2、繆鉞.宋詩鑒賞辭典.上海市:上海辭書出版社,1987:1354-1356

原文《春日聞杜宇》

[宋代] 謝枋得

杜鵑日日勸人歸,一片歸心誰得知。
望帝有神如可問,謂予何日是歸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