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嘉陵江水聲寄深上人

鑿崖泄奔湍,古稱神禹跡。
夜喧山門店,獨宿不安席。
水性自雲靜,石中本無聲;
如何兩相激,雷轉空山驚?
貽之道門歸,了此物我情。

標簽: 寫水
譯文及注釋

譯文
擊鑿山崖飛瀉急速的水流,號稱是遠古的大禹遺跡。
晚上旅館佛寺的大門喧騰聲,獨自一人夜裏睡覺不能安然熟睡。
水的特點本是安靜的,石頭中本來也沒有聲音。
為什麽兩者互相衝擊(水衝擊石頭),雷鳴幽深少人的山林使人驚。
把這個問題遺留給寺觀的舊友,了卻它給我的疑問。

注釋
嘉陵江,在今四川I省境內,為長江上遊支流。上人,唐人稱僧人為“上人”。

創作背景

當時作者正在蘇州山寺獨宿,嘉陵江水的濤喧如雷,使作者不能安席,於是引起了作者對佛性、對物理的思索,主要是思索靜的自性怎麽會轉而成動的喧響,思索間由頗多感觸,便寫下了這首詩。

參考資料:
1、李淼編著.禪詩大智慧:中國社會出版社,2005年01月第1版:第79頁
鑒賞

這是一首充滿禪趣的妙詩,全篇抓住嘉陵江水聲展開構思。

發端兩句借大禹治水的傳說寫嘉陵江水聲的由來。意思是說,大概由於大禹的神奇力量,他鑿開險峻的山崖,使飛流急湍奔騰直瀉,發出巨響。起筆即緊扣詩題,顯得氣勢雄偉。

詩的三、四兩句寫詩人夜宿出門店,由於水聲的喧鬧,通夜無法安寢。這兩句一方麵承接上文,進一步具體寫出嘉陵江水聲之大;另一方麵又極自然地引發出下文對水性的議論。這是闡發禪理、表現禪趣的轉折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