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首充滿禪趣的妙詩,全篇抓住嘉陵江水聲展開構思。
發端兩句借大禹治水的傳說寫嘉陵江水聲的由來。意思是說,大概由於大禹的神奇力量,他鑿開險峻的山崖,使飛流急湍奔騰直瀉,發出巨響。起筆即緊扣詩題,顯得氣勢雄偉。
詩的三、四兩句寫詩人夜宿出門店,由於水聲的喧鬧,通夜無法安寢。這兩句一方麵承接上文,進一步具體寫出嘉陵江水聲之大;另一方麵又極自然地引發出下文對水性的議論。這是闡發禪理、表現禪趣的轉折點。
而五、六、七、八四句借水聲與山石激蕩出巨響的自然現象展開議論,頗含折理。大意是說,水性本來是安靜的,山石也不會發出聲響,可是兩者一激蕩,竟發出驚雷一樣的巨響,完全喪失了水石的本性。我們從這一自然現象中,可以悟出很深的禪理:人在社會中,應當以無念為宗,不取不舍,不染不著,任運自然,自在解脫,應當象水石一樣保持安靜和無聲的本性,清靜無為,也就具備了佛性。水石保持住本性就具備了佛性,人向自性中求取,保持住清靜無為的本性,也就具備了佛性。韋應物這種思想帶著很濃的消極成分,應予批判。不過,從這首詩中,卻可看出韋應物禪學修養是很深的。
詩的最後兩句,表示自己寫這首詩的目的是以此贈給深上人,彼此交流禪學心理,並對深上人徹悟物我之情的禪學修養無限向往。詩的結尾頗有意味,詩人提出了問題,但是自己並不去回答,而是把疑惑推給了取友,有一種故意責難的狡黠。另一方麵傳達了一種深奧的禪意,表達了詩人對於物性和人情的感悟。因為人的心性在遇到外物相激時,也會產生強烈反映,物性和人情本來就是相通的。我們不知道深上人是如何作答的,事實上,這個問題也不需要回答。這個結尾,寫得既很切題,又留有餘味,不失韋氏平淡有味的風格。
- 參考資料:
- 1、李文初,陳海烈選注.曆代理詩精華:廣東人民出版社,1996.05:第133頁
- 2、《唐詩鑒賞辭典補編》.四川文藝出版社,1990年版,第384-385頁
- 3、薑劍雲著.禪詩百首:中華書局,2008.10:第161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