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風·其十五

[唐代] 李白 [简体]

燕昭延郭隗,遂築黃金台。
劇辛方趙至,鄒衍複齊來。
奈何青雲士,棄我如塵埃。
珠玉買歌笑,糟糠養賢才。
方知黃鵠舉,千裏獨徘徊。

標簽:
譯文及注釋

譯文
燕昭王延請郭瑰,高築起了黃金台。
劇辛從趙國投奔燕國,後來鄒衍也從齊國奔來。
可是如今的當政者,卻棄我如同塵埃。
他們寧肯花珠玉來買歌看舞,卻以糟糠養賢才。
此刻我方明白,黃鶴為什麽要遠君而去,千裏高飛獨自徘徊。

注釋
燕昭:即燕昭王。延:聘請。郭隗:戰國時燕國人。據《史記·燕昭公世家》記載:戰國時,燕昭王欲報齊國侵占國土之恥,屈身厚幣招納天下賢士。郭隗說:“要想招致四方賢士,不如先從我開始,這樣賢於我的人就會不遠千裏前來歸附。”於是昭王修築宮室給郭隗居住,像對待老師一樣尊重他。後來樂毅、鄒衍、劇辛等都相繼來到燕國。當鄒衍到燕國時,昭王親自拿著掃帚,屈著身子在前掃除路上灰塵,恭敬相迎。

賞析

這是一首以古諷今、寄慨抒懷的五言古詩。詩的主題是感慨懷才不遇。

前四句用戰國時燕昭王求賢的故事。燕昭王決心洗雪被齊國襲破的恥辱,欲以重禮招納天下賢才。他請郭隗推薦,郭隗說:王如果要招賢,那就先從尊重我開始。天下賢才見到王對我很尊重,那麽比我更好的賢才也會不遠千裏而來了。於是燕昭王立即修築高台,置以黃金,大張旗鼓地恭敬郭隗。這樣一來,果然奏效,當時著名遊士如劇辛、鄒衍等人紛紛從各國湧來燕國。在這裏,李白的用意是借以表明他理想的明主和賢臣對待天下賢才的態度。

創作背景

此詩當為李白在唐玄宗天寶三載(744年)將離開長安時所作。因仰慕尊重人才的燕昭王,對當權者不重用賢士而不滿,有感而作。

參考資料:
1、詹福瑞 等.李白詩全譯.石家莊: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1-53
賞析二

燕昭王禮賢下士,是封建社會懷才不遇的士階層所景仰的賢王,郭隗等得遇明主,被封建社會懷才不遇的士階層所羨慕。李白用燕昭延郭隗典所寫的詩不隻一首,大多是抒發了詩人自己懷才不遇的感慨。

這首寄慨而抒懷的五言古詩,開篇四句即以燕昭王求賢的典故入詩,其旨意是十分明顯的。“燕昭延郭隗,遂築黃金台。劇辛方趙至,鄒衍複齊來。”郭隗、劇辛、鄒衍皆為當時之名士。據《史記·燕世家》載:燕昭王以被齊國襲破為恥,決心招攬天下賢士以報齊仇,郭隗對燕昭王說:“王必欲致士,先從隗始,況賢於隗者,豈遠千裏哉!”意思是君王要想招賢攬士,不如先從我開始,這樣比我賢能的人都會不遠千裏來歸附於君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