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風·其十五》賞析二

燕昭王禮賢下士,是封建社會懷才不遇的士階層所景仰的賢王,郭隗等得遇明主,被封建社會懷才不遇的士階層所羨慕。李白用燕昭延郭隗典所寫的詩不隻一首,大多是抒發了詩人自己懷才不遇的感慨。

這首寄慨而抒懷的五言古詩,開篇四句即以燕昭王求賢的典故入詩,其旨意是十分明顯的。“燕昭延郭隗,遂築黃金台。劇辛方趙至,鄒衍複齊來。”郭隗、劇辛、鄒衍皆為當時之名士。據《史記·燕世家》載:燕昭王以被齊國襲破為恥,決心招攬天下賢士以報齊仇,郭隗對燕昭王說:“王必欲致士,先從隗始,況賢於隗者,豈遠千裏哉!”意思是君王要想招賢攬士,不如先從我開始,這樣比我賢能的人都會不遠千裏來歸附於君王。燕昭王立即為郭隗築宮室並以師尊之,又築高台,置千金於上以延請天下賢士,這樣一來,劇辛、鄒衍、樂毅等名士皆紛紛而至,燕國遂強大。在這四句詩裏,李白即表達了自己對燕昭王的仰慕,也顯露了自己對郭隗等賢才得遇明主的企羨,而生不逢時的喟歎也充溢了字裏行間。如果說前四句旨在頌古中透露出自己的願望和企羨,而中四句則意在諷今中表明自己的激憤和不平。“奈何青雲士,棄我如塵埃。珠玉買歌笑,糟糠養賢才。”青雲士,原指立德立言的高尚之人。語出《史記·伯夷傳》:“閭巷之人欲砥行立名者,非附青雲之士,惡能施於後世哉?”意思是出身低微的人,隻有依靠高尚的人才可能揚名人世而不被埋沒。細味詩中的“青雲士”,詩人是反其意而用之,恰恰是指那些無德無才的屍位素餐者,他們既無能輔佐君主,又無德選賢任能,有才華有抱負如李白者,就隻能被棄置複棄置,終生不見用。而“珠玉”二句更把諷刺的矛頭直指最高統治者,前句諷刺他們揮霍無度、荒淫奢侈,後句揭露他們賢愚不分、黑白顛倒,與《古風·登高望四海》中“梧桐巢燕雀,枳棘棲鴛鴦”同意,至此,詩人已把自己對現實政治、對最高統治者的清醒認識,昭昭於天下。“方知黃鵠舉,千裏獨徘徊”,結出詩人自己終究不能忘情於世事,他不忍去國他遊,也不願歸隱山林,獨自徘徊於蒼天白雲之下,沒有知己,形單影隻。“黃鵠舉”典出春秋時代田饒與魯哀公事。田饒久事魯哀公而終未得重用,於是他就對魯哀公說:“臣將去君,黃鵠舉矣。”魯哀公問他何為“黃鵠舉”?田饒解釋說:雞有五德,忠心圍繞在君周圍,君主卻要把它殺了吃掉,這是因為雞離君主太近,伸手可得。而黃鵠一舉千裏,來到君主這裏“食君魚,啄君黍梁”沒有雞的忠心卻受到君主的寵愛,這是因為黃鵠(即天鵝)來自遠方,難得見到的緣故,因此我也要離開你,遠走高飛。這樣,田饒離魯赴燕,被燕王立為相,治燕三年,天下太平。魯哀公悔之不及。李白與田饒不同之處在於他對他的國家一往情深,不被世用,也不肯離開,故而他痛苦、他激憤,他牢騷滿腹,他寫詩作文以抒積鬱,這正是他的可敬、可愛之處。

參考資料:
1、周嘯天 等.唐詩鑒賞辭典.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83:204-205

原文《古風·其十五》

[唐代] 李白

燕昭延郭隗,遂築黃金台。
劇辛方趙至,鄒衍複齊來。
奈何青雲士,棄我如塵埃。
珠玉買歌笑,糟糠養賢才。
方知黃鵠舉,千裏獨徘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