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屯北崦

[唐代] 杜甫 [简体]

盜賊浮生困,誅求異俗貧。
空村惟見鳥,落日未逢人。
步壑風吹麵,看鬆露滴身。
遠山回白首,戰地有黃塵。

標簽: 憂國
譯文及注釋

譯文
因盜賊作亂致使民生困頓,因官府盤剝致使百姓墜入貧窮。
空蕩蕩的村子裏隻能看見飛鳥,慘淡的落日下空無一人。
走在山穀中淒涼的風撲麵而來,注目鬆林時冷露滴濕了衣襟。
從這遙遠的北山回頭遙望,依稀可見彌漫戰地的滾滾黃塵。

注釋
北崦(yān):是指東屯北麵的山。
盜賊:措一切叛唐作亂的人,如擁兵叛亂的安祿山、史思明,以及四川的崔旰,侵擾內地的吐蕃。
浮生:言人生世間一切無定,如浮在水上一樣,這裏指長期漂泊的作者自己。
誅求:指官府盤剝。
異俗:風俗特殊,指當地百姓。夔州百姓有些特別的風俗習慣,作者感受較突出,所以詩中屢用“異俗”、“殊俗”字樣。
步壑:在山穀中行走。
遠山:指極遠的地方。

創作背景

這首詩作於唐代宗大曆二年(公元767年)秋,杜甫遷居這裏。他把東屯看作桃花源式的避亂之地了。可是詩人憂國憂民的情懷,決不會滿足於一己的溫飽,而是時刻想到多災難的人民。當詩人在東屯北崦看到空無一人的荒村時,他遏製不住自己的憤怒,寫下了這首詩。

參考資料:
1、陶道恕主編.《杜甫詩歌賞析集》:巴蜀書社,1993.10:第517頁—第519頁
賞析

首聯,詩人就痛斥這幫“盜賊”,竟把可憐的百姓弄得如此貧困。他們一味“誅求”,使這小小的山村空無一人。 “盜賊”一詞,在杜集中出現近百處,一般都指安史叛軍,寇掠中原的外族將士,各地貪官汙吏等。這裏顯然是指蜀中貪官惡吏。正是這批家夥,比形形色色的老虎更凶狠,逼得百姓逃亡。“浮生”,指多災多難的百姓,他們到處逃亡,就像那些飄浮水麵,不能紮根的浮萍。

“浮生”本《莊子》裏的詞,意思是人生世上虛浮無定,故說人之生世日“浮生”。杜甫借指被搜刮得一無所有,到處逃亡的百姓,很形象。“誅求”指盜賊們對百姓的殘酷搜掠。 “異俗”,指東屯山民們的特殊生活習俗。由於太窮,他們的貧困生活方式,杜甫從未見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