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聯,詩人就痛斥這幫“盜賊”,竟把可憐的百姓弄得如此貧困。他們一味“誅求”,使這小小的山村空無一人。 “盜賊”一詞,在杜集中出現近百處,一般都指安史叛軍,寇掠中原的外族將士,各地貪官汙吏等。這裏顯然是指蜀中貪官惡吏。正是這批家夥,比形形色色的老虎更凶狠,逼得百姓逃亡。“浮生”,指多災多難的百姓,他們到處逃亡,就像那些飄浮水麵,不能紮根的浮萍。“浮生”本《莊子》裏的詞,意思是人生世上虛浮無定,故說人之生世日“浮生”。杜甫借指被搜刮得一無所有,到處逃亡的百姓,很形象。“誅求”指盜賊們對百姓的殘酷搜掠。 “異俗”,指東屯山民們的特殊生活習俗。由於太窮,他們的貧困生活方式,杜甫從未見過。
頷聯、頸聯描寫北崦荒涼景色:夕陽照著“空”蕩蕩的“村”舍,“唯見鳥”飛, “未逢人”影。詩人信步走來,觀察了很久。北崦一帶,確實是個無人村。江峽潮濕多露,野風迎麵吹露水滴在身上,使詩人思索得很深很遠。
末聯,杜甫浮想聯翩:遠山回首,遙望“戰地”,惟見黃塵滾滾。詩人從東屯北崦看到了普天下受戰伐之苦的百姓,他們都生活於水深火熱之中。
這首五律構思頗奇,首聯直抒胸臆,痛責盜賊的誅求,中間四句寫景,末句在詩意上是承接首聯,卻與上四句自然銜接。轉折翻騰,極具藝術和魅力。
這首五律詩格也特殊。全詩八句,每聯皆對,卻使人不覺。“盜賊”與“誅求”對,。“浮生”與異俗”對,“困”與“貧”對,仿佛形成兩種對抗力量,使人觸目驚心。中間二聯把空樹無人景狀,寫得真實極了。末聯遠山回首,戰地黃塵,亦對得工整。
- 參考資料:
- 1、陶道恕主編.《杜甫詩歌賞析集》:巴蜀書社,1993.10:第517頁—第519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