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月·秋收起義

[近現代] 毛澤東 [简体]

軍叫工農革命,旗號鐮刀斧頭。匡廬一帶不停留,要向瀟湘直進。
地主重重壓迫,農民個個同仇。秋收時節暮雲愁,霹靂一聲暴動。

標簽: 抒情,戰爭
譯文及注釋

譯文
這支軍隊叫工農革命軍,它的旗號是鐮刀與斧頭。江西廬山一帶不停留,要直接向湖南進發。
地主重重壓迫農民,農民同心合力打擊敵人。秋收時的黑雲翻湧,人民生活窘迫,霹靂一聲工農起義迅猛神速、驚天地。

注釋
西江月:詞牌名。秋收起義:一九二七年大革命失敗,中國共產黨八七會議決定發動農民在秋收季節舉行武裝起義。
軍叫工農革命:當時國民黨的軍隊稱作“國民革命軍”,共產黨領導的起義隊伍就叫“工農革命軍”。

賞析

上闋,寫秋收起義的行動。分兩層:

第一層:“軍叫工農革命,旗號鐮刀斧頭。”開宗明義,莊嚴自豪。以對仗的形式寫出,給人以聲勢赫赫、威風凜凜、紅旗招展、陣容嚴整之感。9月9日後,起義軍從破壞粵漢鐵路開始,分別從江西西部的幾個集結地出發,撲向湖南長沙。

第二層:“匡廬一帶不停留,要向瀟湘直進”,這兩句點明行軍方向,語氣急促而斬截明快。“不停留”與“直進”連用,渲染出行軍者昂揚的鬥誌、急迫的心情、加速的步伐和時不我待、日夜兼程的緊張氣氛。讀者似能看見一隊隊手持梭鏢、身背大刀、肩扛土銃洋槍的革命軍戰士們行進在湘贛交界處的崇山峻嶺、田間水邊,白天紅旗引路,夜晚火把照明……似能聽到嘹亮的軍號聲,急促的馬蹄聲和不停的腳步聲。

創作背景

1927年8月毛澤東以中央特派員的身份,趕回湖南部署湘贛邊界秋收起義。1927年9月9日舉行了武裝起義,點燃了秋收起義暴動的革命烈火。1927年秋收起義後幾天,當時革命正處在異常艱苦的關頭。此時毛澤東豪氣幹雲,激情滿懷,寫下了《西江月·秋收起義》一詞。

參考資料:
1、王燦楣、卿三瓊,《凱裏學院學報》,1999年,第5期,第37-40頁
2、李曉琳、唐名利.毛澤東詩詞鑒賞.吉林:吉林文史出版社,2005年:55~56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