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龍吟·放船千裏淩波去

放船千裏淩波去。略為吳山留顧。雲屯水府,濤隨神女,九江東注。北客翩然,壯心偏感,年華將暮。念伊嵩舊隱,巢由故友,南柯夢、遽如許。
回首妖氛未掃,問人間、英雄何處。奇謀報國,可憐無用,塵昏白羽。鐵鎖橫江,錦帆衝浪,孫郎良苦。但愁敲桂棹,悲吟梁父,淚流如雨。

標簽:
譯文及注釋

譯文
放舟於江麵上,千裏波濤,雲水茫茫,經過吳山隻是稍微的瀏覽了一下景色。雲層密密聚集在水府附近,江濤洶湧追隨著巫山神女奔走。眾水匯成大江滔滔東注人海。匆匆奔波向南的北方遊子,滿懷壯誌卻偏感報國到無門,隨著年華流逝忽然覺得要走到垂暮之年。想起伊闕和嵩山的隱居生活,跟巢父、許由一樣的林下故友,那時的生活竟如同南柯一夢,很快消失轉眼之間已成過去。


回望中原金兵還未徹底掃除,試問人間抗敵的英雄在何處?空懷有報效國家的奇謀良策,可憐無人賞識不被重用,白羽箭早已堆積滿了灰塵。想當年東吳末帝孫皓用鐵索橫截江麵,晉軍燒斷鐵索,戰船長驅東下,攻破金陵,吳主孫皓被迫投降心情無比悲苦。如今我隻能獨自愁敲桂木短槳,悲憤地低誦那古曲梁父吟,熱淚像雨一樣橫流,止不住心中萬分的悲傷。

賞析

這首詞是建炎年間,作者避難江南,舟行長江時所寫。上片從船上所見,引出對承平時期即“靖康之難”以前隱居生活的回憶,暗寓時移世變、身世飄零之感。下片直陳時事,痛心“妖氛未掃”,敵寇猖獗,英雄無覓,報國無路,隻能“愁敲桂掉,悲吟梁父”,淚灑江天。全篇即景抒情,間以敘事和義論,聲情悲苦,憂時傷亂,表達了詞人對國事的關切和壯誌難酬的悲憤之情。

詞的上片寫去國離鄉之感。詞開篇即展現了一幅開闊的畫麵:千裏波濤,雲水茫茫,詞人放舟於江麵上。但美麗的江南山水隻贏得詞人“略為留顧”,這暗示了曾迷戀山水的詞人此時已無心陶醉於這煙雲環繞的吳越山水。放船長江,順流東下時,除了略顧江蘇南部諸山之外,就隻看到滾滾江水和片片白雲了。三、四兩句“雲屯水府,濤隨神女”和“濤屯水府,雲隨神女”一樣,是互文合指,形容長江之上雲聚濤湧的景象。

創作背景

宋欽宗靖康元年(公元1126年),金兵大舉南侵,洛陽、汴京一帶,均遭兵燹。不久,汴京淪陷。朱敦儒攜家南逃,先到淮海地區,後渡江至金陵。又從金陵沿江而上,到達江西。再由江西南下廣東,避亂南雄(今廣東南雄縣)。這首詞具體寫作年月不可考,是作者在金兵南侵後的感時抒憤之作,大概作於建炎晚期(公元1129年—1130年)避難江南舟行長江時,作者借古憂今,抒發出一腔憂國憂民的愛國情懷。

參考資料:
1、高文炳.唐宋詞選譯賞析365首:天馬圖書有限公司,2001.06:第330頁
2、陳長喜主編,中國曆代詞曲賞讀 (上冊),天津古籍出版社,2007年09月第1版,第330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