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事,問天怎忍如此!陵圖誰把獻君王,結愁未已。少豪氣概總成塵,空餘白骨黃葦。
千古恨,吾老矣。東遊曾吊淮水。繡春台上一回登,一回揾淚。醉歸撫劍倚西風,江濤猶壯人意。
隻今袖手野色裏,望長準、猶二千裏。縱有英心誰寄!近新來又報胡塵起。絕域張騫歸來未?
天下事,問天怎忍如此!陵圖誰把獻君王,結愁未已。少豪氣概總成塵,空餘白骨黃葦。
千古恨,吾老矣。東遊曾吊淮水。繡春台上一回登,一回揾淚。醉歸撫劍倚西風,江濤猶壯人意。
隻今袖手野色裏,望長準、猶二千裏。縱有英心誰寄!近新來又報胡塵起。絕域張騫歸來未?
譯文
天下的事,試問蒼天怎麽會變成這樣呢?《八陵圖》是誰獻給君王的,這種已經凝結的愁緒還沒有在我心中停止。少年的豪氣總會化為塵埃,隻留下白骨和黃色的蘆葦。
懷恨千古,可是我已經年老了。東遊時我曾經憑吊淮水。繡春台每登一次就擦一次眼淚。喝醉後歸來,借著西風撫視自己的寶劍,江水濤水似乎也在鼓舞我的意誌。
而如今我隻能在野外的景色中徜徉,望著遙遠的淮水,距離這裏還有兩千裏。
即使我有英雄壯誌,又有誰可寄托呢!新近又聽說胡人那邊起了戰爭。抗擊匈奴的張騫已經歸來了嗎?
理宗寶祐三年(1255),王埜被禦史胡大昌彈劾,罷給事中,以端明殿學士提舉洞霄宮。這首詞大約是他晚年罷官賦閑後寫的。
第一段一開始,詞人便滿懷憂憤向天發問:老天爺怎麽忍心將天下事折騰到如此不堪的地步!“問天”當然不止是問天,而是問代行天意的當權者。“天下事”指當時南宋積貧積弱的統治集團為了苟且偷安,對金稱臣割地,已經到了“國脈微如縷”的悲慘境地。公元1234年,蒙古滅金後,連年兵擾南宋,宋室麵臨覆亡的危險。獻陵圖事在當時堪稱是一件盛舉,它表達了當時人們對恢複中原的強烈願望。
(見《宋史·禮誌》二十六)王埜即事生情,渴望能有力挽狂瀾的誌士賢才,能夠一舉收複中原(以獻陵圖事代指故土的恢複)。可是當時國事日漸式微,中原地區早已失守,蒙古大軍正不斷南犯,威脅著宋朝的安全,而當權者卻苟且偷安,排斥抗戰派,沉溺於犬馬聲色之中,不思振作,這使他抱恨結愁不能自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