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美人·聽雨

[宋代] 蔣捷 [简体]

少年聽雨歌樓上,紅燭昏羅帳。壯年聽雨客舟中,江闊雲低、斷雁叫西風。
而今聽雨僧廬下,鬢已星星也。悲歡離合總無情,一任階前、點滴到天明。

譯文及注釋

譯文
年少的時候,歌樓上聽雨,紅燭盞盞,昏暗的燈光下羅帳輕盈。人到中年,在異國他鄉的小船上,看蒙蒙細雨,茫茫江麵,水天一線,西風中,一隻失群的孤雁陣陣哀鳴。
而今人至暮年,兩鬢斑白,獨在僧廬下聽細雨點點。想到人世的悲歡離合,似乎總是那樣的無情,既然如此,又何必感慨呢?就任隨那窗外的雨,在階前點點滴滴直到天明。

注釋
虞美人:著名詞牌之一。唐教坊曲。茲取兩格,一為五十六字,上下片各兩仄韻,兩平韻。一為五十八字,上下片各兩仄韻,三平韻。
昏:昏暗,羅帳:古代床上的紗幔。
斷雁:失群孤雁
僧廬:僧寺,僧舍。
星星:白發點點如星,形容白發很多。無情:無動於衷。
一任:聽憑。

賞析

曆代詩人的筆下,綿綿不斷的細雨總是和“愁思”難解難分的,如:“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欲黃昏,雨打梨花深閉門。”但是在蔣捷詞裏,同是“聽雨”,卻因時間不同、地域不同、環境不同而有著迥然不同的感受。詞人從“聽雨”這一獨特視角出發,通過時空的跳躍,依次推出了三幅“聽雨”的畫麵,而將一生的悲歡歌哭滲透、融匯其中。

第一幅畫麵:“少年聽雨歌樓上,紅燭昏羅帳。”它展現的雖然隻是一時一地的片斷場景,但具有很大的藝術容量。“歌樓”、“紅燭”、“羅帳”等綺豔意象交織出現,傳達出春風駘蕩的歡樂情懷。少年時候醉生夢死,一擲千金,在燈紅酒綠中輕歌曼舞,沉酣在自己的人生中。一個“昏”字,把那種“笙簫吹斷水雲間,重按霓裳歌遍徹”的奢靡生活表現出來。這時聽雨是在歌樓上,他聽的雨就增加了歌樓、紅燭和羅帳的意味。

意境

原作中前兩個聽雨的場景是同一個人(作者)的一種回憶。紅燭昏羅帳,其中“昏”一詞很好地展現了一種迷離的感覺,一種隱約的氛圍,像是回憶之感。斷雁叫西風的感覺也是宏大的場景,有著濃鬱的個人憂傷色彩。但是最後的僧廬聽雨中,完全是一種現實的描繪。“而今”一詞很好的說明了現狀——一種由回憶拉回現實的感受,增加了對歲月的感悟!

少年時:不識愁滋味;中年時:顛沛流離的悲涼滄桑;老年時:曆盡離亂後的憔悴枯槁一生的悲歡離合誰也說不清,聽那窗前的秋雨一無所動,任它滴滴答答直到天明。

創作背景

蔣捷生當宋、元易代之際,大約在公元1274年(宋度宗成淳十年)中進士,而幾年以後宋朝就亡了。他的一生是在戰亂年代中顛沛流離、飽經憂患的一生。這首詞正是他的憂患餘生的自述。

參考資料:
1、唐圭璋.唐宋詞鑒賞辭典(南宋遼金):上海辭書出版社,2016:2420-2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