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州秋望

白草黃羊外,空聞觱篥哀。
遙尋蘇武廟,不上李陵台。
風助群鷹擊,雲隨萬馬來。
關前無數柳,一夜落龍堆。

標簽: 寫人
譯文及注釋

譯文
塞外空曠荒涼風光很少,隻剩黃羊遊動白草也衰。觱篥一聲聲不斷地吹,思鄉的遊人聽著心哀。
愛國蘇武萬人敬慕,遠尋祠廟永不忘懷。投敵李陵卑鄙可恨,無人樂意上他的台。
群鷹展翅在天空飛翔,搏擊生風把雲霧撥開。萬馬奔騰在原野上,白雲飄忽伴著隨來。
長城自古防災禍,柳樹萬株城前栽。一夜涼風蕭蕭刮起,落葉鋪滿龍堆地帶。

注釋
雲州:唐置,曾一度改稱雲中郡,故治在今山西大同。
白草:草名。生長在西北地區。
黃羊:哺乳動物,毛黃白色,有光澤,角短而稍彎,尾短,四肢細,生活在草原和半沙漠地帶。肉味鮮美,毛皮可做衣服。
觱篥(bì lì):漢代傳自西域的一種管樂器。
蘇武:漢武帝時出使匈奴被扣留,勸降不允,徙北海,持漢節牧羊,臥起操持,節旄盡落,留匈奴十九年,及還,須發全白。歸國後,任典屬國。

創作背景

清康熙七年(1668)秋,屈大均攜妻王華薑北出雁門,來到雲州。詩人在西北已留居三年,奔走聯絡,毫無結果,但他的豪情壯誌並未稍衰。塞外雄奇壯麗的風光,激起了昂揚的詩情,於是詩人便寫下這首詩。

參考資料:
1、嶺南文庫編輯委員會,廣東中華民族文化促進會.《嶺南曆代詩選》.廣州:廣東人民出版社,2012:274
賞析

詩一開始,即在讀者麵前展現了一幅塞上秋景圖。白草黃羊,寫目中所見。深秋時草已枯萎,其色近白,故雲“白草”。出句以雲州野外所特有的典型景物——白草中的黃羊,來表現塞上的單調、荒涼。對句則寫所聞。由於吹奏者遠在視野之外,隻聞其聲,不見其人,故雲“空聞”。

詩用一個“哀”字狀觱篥之聲,實際上是把詩人主觀的感受,強加給客觀的聲音的結果,是詩人心聲的吐露。出句與對句用一“外”字勾連,不僅具有使所見、所聞共置於一個畫麵之效,同時,也形象地寫出了雲州原野之廣漠。兩句詩有聲有色,既有平麵的秋景,又有空間的哀音,雖為景語,但亦微露故國之思,極富情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