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歌子·有感

[宋代] 蘇軾 [简体]

笑怕薔薇罥,行憂寶瑟僵。美人依約在西廂,隻恐暗中迷路,認餘香。
午夜風翻幔,三更月到床。簟紋如水玉肌涼,何物與儂歸去,有殘妝。

標簽: 愛情,寫人
譯文及注釋

譯文
調笑時,怕被薔薇掛住,行走時,擔心遇到寶瑟而僵住。與心愛的姑娘約好了在西廂房見麵,怕在黑暗中迷了路,靠夜認香氣來尋路。
半夜風吹動了幔帳,月光照到了床邊。竹席像水一樣涼了,肌膚也涼了。什麽東西和我一同回去,隻有留下的殘妝。

注釋
南歌子:詞牌名。唐教坊曲。又名《南柯子》、《鳳蝶令》等。有單調、雙調兩體。雙調又有平韻、仄韻兩體。宋人多用平韻體,此詞用平韻體。
罥(juàn),掛住。
西廂:正房西側的房子。
認餘香:夜認香氣來尋路。
午夜:半夜。幔:帷帳。
簟(diàn):竹席。
儂:我。
殘妝:指殘留的妝飾物。

創作背景

宋神宗元豐元年(1078年)正月,蘇軾在徐州收到友人章楶寄賜的崔徽畫像,聯想到唐代傳奇小說《鶯鶯傳》有感而發,作該詞歌詠《鶯鶯傳》中崔鶯鶯和張生的愛情故事。

參考資料:
1、朱靖華、饒學剛、王文龍、饒曉明.曆代名家詞新釋輯評叢書蘇軾詞新釋輯評.北京:中國書店出版社,2007年1月:422-425
賞析

該詞是以豔體形式出現的愛情詞,題為《有感》,實際上相當於“無題”。因為蘇軾對所敘寫的情事是秘而不宣的,隻有明眼人方能洞悉其中奧妙,“有感”雲雲不過是掩人耳目而己。蘇軾運用了代言體寫法,通篇作張生口吻,即從男方著筆來寫,所述情、景、事,一一從這一人物的心中、眼中及口中道出。

上片著重寫張生幽會的隱秘心理。開頭兩句用了兩個典故(同時也是比喻),來描摹張生要與心上人幽會時唯恐被人撞破的心態。接著點明約會之事,“美人”是一種昵稱,“西廂”這一詞語從《鶯鶯傳》中來,不是偶合,而是暗點“待月西廂下”詩意,是專詠崔鶯鶯、張生故事的標誌。而後再寫暗中摸索前進時一種特有的心理,筆觸是極為細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