蝶戀花·越女采蓮秋水畔

越女采蓮秋水畔。窄袖輕羅,暗露雙金釧。照影摘花花似麵。芳心隻共絲爭亂。
鸂鶒灘頭風浪晚。霧重煙輕,不見來時伴。隱隱歌聲歸棹遠。離愁引著江南岸。

標簽:
譯文及注釋

譯文
秋水湖畔,一位美麗的江南女子正在采蓮。輕盈的羅袖,玉腕上的金釧時隱時現。她的嬌顏倒映在水上,與蓮花爭妍,她的纖手摘取了香藕,卻不防藕絲縷縷,撩起了她的綿綿情思。
鸂鶒灘頭臨近傍晚風浪越來越急,沉浸於遐想的少女驀然回神,卻隻見一派晚煙輕浮,不見了同來的夥伴。此時,遠處傳來了隱隱的棹歌聲,隻聽得那歌聲愈去愈遠,餘音嫋嫋於江南岸邊,似是灑下了一路離愁。

注釋
越女:越地自古多出美女,後常用越女泛指美女。
輕羅:質地輕軟而薄的絲織品。
釧(chuàn):用珠子或玉石穿起來做成的鐲子。
鸂鶒(xīchì):是一種類似鴛鴦的水鳥,而色多紫,性喜水上偶遊,故又稱紫鴛鴦。
棹:船槳。歸棹:歸船。

創作背景

這首詞的主人公是一位采蓮女,寫的是她的相思離愁。或為作者觀有所感。時作者歐陽修公元1034年(景祐元年)任鎮南軍節度掌書記、館言事,得罪宰相被貶,被降知夷陵縣。

參考資料:
1、鬱玉英 .歐陽修詞評注 :江西人民出版社 ,2012 .
賞析

此詞以通俗的語言、鮮明的形象、明快的節奏,曲折深婉地表現了越女采蓮的動人情景。境界迷離惝恍,啟人遐想,曲終而味永,正是這首詞的妙處。

起首三句即點明人物身份和活動環境,仿佛令人看到一群少女美麗的荷塘裏,用靈巧的雙手采擷蓮花。

她們的衣著頗與文獻記載相符——據馬端臨《文獻通考》卷一四六《樂考》雲:宋時教坊有采蓮舞隊,舞女們均“衣紅羅生色綽子(套衫),係暈裙,戴雲鬟髻,乘彩船,執蓮花”。這裏詞人隻是抓住舞女服飾的一部分,便把她們的綽約豐姿、婀娜舞態勾勒出來,筆法至為簡練。“暗露雙金釧”一句寫得更好,富有一種含蓄的美、朦朧的美。玉腕上的金釧時隱時露,閃閃爍爍,便有一種妙不可言的美感,若是完全顯露出來,即毫無意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