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夫

[唐代] 杜甫 [简体]

萬裏橋西一草堂,百花潭水即滄浪。
風含翠篠娟娟淨,雨裛紅蕖冉冉香。(篠 通:筱)
厚祿故人書斷絕,恒饑稚子色淒涼。
欲填溝壑唯疏放,自笑狂夫老更狂。

標簽: 寫人
譯文及注釋

譯文
萬裏橋西邊就是我居住的草堂,沒幾個人來訪,百花潭與我相伴,隨遇而安,這就是滄浪。
和風輕輕擁著秀美光潔的翠竹,細雨滋潤著荷花,微風吹來陣陣清香。
做了大官的朋友早與我斷了書信來往,長久饑餓的小兒子,小臉淒涼,讓我愧疚而感傷。
我這老骨頭快要扔進溝裏了,無官無錢隻剩個狂放,自己大笑啊,當年的狂夫老了卻更加狂放!

注釋
萬裏橋:在成都南門外,是當年諸葛亮送費禕出使東吳的地方。杜甫的草堂就在萬裏橋的西麵。
百花潭:即浣花溪,杜甫草堂在其北。滄浪:指漢水支流滄浪江,古代以水清澈聞名。《孟子·離婁上》:“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纓。”有隨遇而安之意。
筱(xiǎo):細小的竹子。娟娟淨:秀美光潔之態。
裛(yì):滋潤。紅蕖:粉紅色的荷花。冉冉香:陣陣清香。
厚祿故人:指做大官在朋友。

創作背景

公元760年(唐肅宗上元元年)夏天,詩人杜甫在朋友的資助下,在四川成都郊外的浣花溪畔蓋了一間草堂,在飽經戰亂之苦後,生活暫時得到了安寧。這首詩就是作於這期間。

參考資料:
1、杜甫 著 鄧魁英 編 .杜甫選集 :中華書局 ,1986 :180-181 .
賞析

這首七律作於杜甫客居成都時。詩題為“狂夫”,當以寫人為主,詩卻先從居住環境寫來。

“萬裏橋西一草自,百花潭水即滄浪。”中“萬裏橋”在成都南門外,是當年諸葛亮送費禕出使東吳的地方。杜甫的草自就在萬裏橋的西麵。“百花潭”在浣花溪南,杜甫草自在其北。上句的“滄浪”指漢水支流滄浪江,古代以水清澈聞名。傳說孔子到楚國,聽到一個小孩在唱:“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纓。”這裏就是暗含“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纓”(河水清澈啊,可以洗我的頭發。河水渾濁啊,可以洗我的腳)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