泊嶽陽城下 / 泊嶽陽樓下

[唐代] 杜甫 [简体]

江國逾千裏,山城僅百層。
岸風翻夕浪,舟雪灑寒燈。
留滯才難盡,艱危氣益增。
圖南未可料,變化有鯤鵬。

標簽:
譯文及注釋

譯文
南國的江河眾多,水程超過一千。嶽陽城在巴陵山上,將近百層。
湖岸的風翻起晚浪,舟外的雪飄落燈前。
留滯他鄉,有才無用,艱危時局,氣節彌堅。
圖南之舉未可逆料,但鯤鵬變化是巨大的,將會飛向南天。

注釋
江國:江河縱橫的地方。
逾:越過。
僅:幾乎,將近。
圖南:語出《莊子》,謂鵬背青天,下乘風脊,一淩霄漢,圖度南冥。今用為表示事業發韌,具有雄心壯誌。
鯤鵬,莊子所假托的大魚大鳥。

賞析

這首詩主要該從以下幾個方麵來看:首先,它的創作背景應該從“大曆三年(768)冬”推出,安史之亂發生於756年,這場戰亂給社會帶來了極大的轉變,也給知識分子的心理造成了極大的陰影。這點也反映到杜甫的詩歌當中,從“留滯才難盡,艱危氣益增。”一句可以看出杜甫此時的心情是很失落的。也是很迷茫的。因為他說 “圖南未可料,變化有鯤鵬。” 安史之亂後的現實並未改變杜甫的忠君戀闕的心,但也流露出了一種迷茫的情緒。

前途未卜,不知何去何從。其次,我們知道杜甫的詩歌十分重視煉字,他很講究對 仗,“江國逾千裏,山城近百層。岸風翻夕浪,舟雪灑寒燈。”的對仗十分工整,其中“翻”和“灑”字用的也十分貼切。最後,杜甫在此詩中還用了典故,就是 “鯤鵬”,他引用了《莊子·逍遙遊》中的典故,以鯤鵬的變化無常來暗示前途的不可預料。非常貼切。

創作背景

此詩是杜甫晚年兵荒流離時乘舟從湖北初到嶽陽所作。黃鶴注:“當是大曆三年(768)冬深作。” 此時逢國破家衰的流亡之時,麵臨危難,貧病交加。而即便如此,詩人仍不忘滿腔報國之心,臨危彌堅,不棄不餒,詩歌意境悲愴而宏偉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