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紱遺塵境,青山謁梵筵。
金繩開覺路,寶筏度迷川。
嶺樹攢飛栱,岩花覆穀泉。
塔形標海月,樓勢出江煙。
香氣三天下,鍾聲萬壑連。
荷秋珠已滿,鬆密蓋初圓。
鳥聚疑聞法,龍參若護禪。
愧非流水韻,叨入伯牙弦。
朱紱遺塵境,青山謁梵筵。
金繩開覺路,寶筏度迷川。
嶺樹攢飛栱,岩花覆穀泉。
塔形標海月,樓勢出江煙。
香氣三天下,鍾聲萬壑連。
荷秋珠已滿,鬆密蓋初圓。
鳥聚疑聞法,龍參若護禪。
愧非流水韻,叨入伯牙弦。
譯文
朝服綬帶遺棄在塵世之境,趕赴青山拜謁佛教道場。
黃金為繩顯示覺悟之路,乘上寶筏渡過惑人迷川。
嶺上高樹攏聚構成飛栱一般,岩上紅花盛開掩蓋山穀的泉水。
佛塔高聳是海上日出的標誌,佛樓雄偉依傍大江煙雲繚繞。
佛煙香氣傳遍欲界色界無色界,佛鍾敲響聲連萬壑千川。
手中念珠如秋日蓮子成熟滿把滿串,繁茂的鬆樹團團圓圓如月。
鳥兒相聚疑是為聽法而來,龍王亦來參加原為護法而來。
慚愧我無洋洋兮若江河般的流水聲韻,可以混為伯牙的琴上之聲。
此詩作於唐玄宗開元二十七年(739年)。詩題是“春日歸山寄孟浩然”,但據詩意,這首詩與孟浩然並沒有什麽關係。王琦在《李太白全集》的注裏這麽說:“孟六浩然恐是孟讚府之誤。”
“朱紱遺塵境,青山謁梵筵。”“朱紱”此處用以指代遊者,正顯示其身份之尊貴。“塵境”與“梵筵”相對,一指世俗生活的地方,一指超脫紅塵的佛寺。詩人陪同這位貴人離開了世俗的境地,來到這青山環抱之中拜謁佛寺。
“金繩開覺路,寶筏度迷川”兩句純用佛典當中的用語。“這兩句是說佛法能開啟眾生覺悟的道路,能超度眾生脫離迷川,到達理想的彼岸世界。詩人這裏是借眼前之景既讚頌了佛寺、佛法,又讚頌了來遊禪寺的人。
“嶺樹攢飛拱”以下四句是從宏觀上描繪佛寺之壯觀,也是詩人剛入禪寺所看到的景色。山嶺上茂密的樹木簇擁著寺廟的飛栱;岩石邊的繁花覆蓋著穀中的幽泉;寺中的高塔,高聳入雲,似乎淩駕於海日之上;而雄偉的殿宇,氣勢非凡,又好象超出於江煙之上。“海日”、“江煙”在這裏無非是用以烘托“塔形”與“樓勢”,不一定意味著這禪寺真的在海邊江上。所以對詩意的解釋不必過於拘泥。這四句詩不但對仗工整,而且用詞精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