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李少府貶峽中王少府貶長沙

[唐代] 高適 [简体]

嗟君此別意何如,駐馬銜杯問謫居。
巫峽啼猿數行淚,衡陽歸雁幾封書。
青楓江上秋帆遠,白帝城邊古木疏。
聖代即今多雨露,暫時分手莫躊躇。

標簽:
譯文及注釋

譯文
此次離別不知你們心緒何如,停下馬來飲酒餞別詢問被貶的去處。
巫峽猿猴悲啼令人傷心淚下,到達衡陽後讓大雁多為我捎來幾封書信。
秋日青楓江上孤帆遠遠飄去,白帝城邊古木參天、枝葉扶疏。
當今正逢盛世,朝廷是會普降恩澤的,我們隻是暫時的分離,不要煩惱悲傷。

注釋
峽中:此指夔州巫山縣(今屬重慶)。
謫居:貶官的地方。
巫峽:地名,在今重慶市巫山縣東。古民謠《巴東三峽歌》:“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
衡陽:地名,今屬湖南。相傳每年秋天,北方的南飛之雁,至衡陽的回雁峰,便折回北方。這是由長沙想到衡陽,意思要王少府至長沙後多寫信來。
青楓江:地名,在花溪。秋帆:指秋風吹著小舟,送友人遠去。

創作背景

此詩具體創作時間不詳。舊編在《同陳留崔司戶早春宴蓬池》詩後,可能是高適在封丘尉任內,送別遭貶的李、王二少府(唐時縣尉的別稱)往南方之作。

參考資料:
1、蘅塘退士 等.唐詩三百首·宋詞三百首·元曲三百首.北京:華文出版社,2009:148
2、周嘯天.唐詩鑒賞辭典補編.成都:四川文藝出版社,1990:194-196
賞析

這是一首送別詩。此詩是詩人為送兩位被貶官的友人而作,寓有勸慰鼓勵之意。一詩同贈兩人,內容銖兩悉稱。詩除了首尾合起來總寫外,中間兩聯雙雙分寫,不偏祜。頷聯上句寫巫峽風光,以古民謠典故來暗示李少府所去的峽中荒涼之地;下句寫衡陽,暗示王少府去長沙,並希望他能多寄書函。頸聯上句寫長沙青楓江的帆船,是再寫王少府;下句寫白帝城,遠在古原始森林的巴東,是再寫李少府。雙雙交錯進行,結構嚴密,情感交織。

最後兩句,是勸藉二人盡可放心而去,不久即可召還。全詩情感不悲觀,也不消極。

首聯“嗟君此別意何如,駐馬銜杯問謫居。”詩人首先抓住二人都是遭貶,都有滿腹愁怨,而眼下又即將分別這一共同點,以深表關切的問句開始,表達了對李、王二少府遭受貶謫的同情,以及對分別的惋惜。“嗟”是歎息之聲,置於句首,貶謫分別時的痛苦已不言而喻。“此別”、“謫居”四字,又將題中的“送”和“貶”點出,輕靈自然,不著痕跡。